13天累计运送1404人次 乐山“最美搜救人”凯旋归来

2022-09-21 10:22:37来源:无限乐山编辑:曾小清

“根据安排部署,所有队员均已返回。”9月19日,随着第三批增援泸定的队员归来,乐山交通水上应急救援队抗震救灾任务圆满完成。

从9月7日出发至9月19日归来,这支曾获得交通运输部第二届“最美搜救人”称号的队伍,再次奋战在前线。他们用坚守与付出,展现能吃苦、能作战、顶得上的优良港航作风,在13天时间里,累计运行165航次,运送人员1404人次,运送物资1248余件(约9.8吨)。

水路保通保畅 “老中青”三代奔赴灾区

9月7日上午,接到通知的乐山交通水上应急救援队迅速集结,出发赶往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

“我们派出了业务能力强、实战经验丰富的队员,参加过‘8·18’特大洪涝灾害应急救援、竹巴龙金沙江大桥保通等任务。”作为领队,乐山市港航中心副主任张开刚一直没有闲着,船艇调配、人员调度、组织沟通,他坚守到最后一天才返回。

转运抢险人员

得妥镇地处泸定县以南的大渡河两岸,省道217线沿河依山而建,在地震后多处中断。“道路正全力抢通,我们派出的队伍,不仅要为抢通提供人员及物资的水路运输保障,还要开展受灾群众转移。”乐山市港航中心监督长广卫波说。

转运群众及物资

首批出发的8人队伍里,有9月6日才到中心报到,便主动报名增援的“新兵”魏均健,曾在部队立下个人三等功。同时,还有两名特殊的“老将”——42年工龄、还有两个月就将退休的杜波,41年工龄、还有四个月就将退休的吕萌,他们也是中心为数不多拥有汽车拖挂资质的驾驶员。

“货车加拖车全长将近13米,下了高速后不仅路烂,还随时有石头滚下来,必须小心。”59岁的杜波和吕萌放弃休假,驾驶拖着船艇的货车从乐山出发,冒着塌方落石的危险,将队友及船艇设备运输到指定地点,也成为外市首支到达泸定县抗震救灾现场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力量。

运送专家及设计人员沿线勘察点位

要抢通道路,得先勘察并设计方案。队员们的首个任务,就是运送专家及设计人员沿河勘察,寻找登陆点位,以便大型机具上岸开挖。

 运送专家及设计人员沿线勘察点位

“需要勘察的水域为上下游近30公里,并非通航水域,需要慢慢摸索。”驾驶船艇近40年的冷强告诉记者,震后的大渡河里飘满了树枝、草堆、杂物,随时可能撞击船体或缠绕螺旋桨,大家得带着工具随时清理。为了看得更远,冷强总是半蹲着身子,一边操控把手、一边观察环境,最多一天得跑10多趟,全身腰酸背痛。

一次次水路往返、一次次攻坚克难,“老中青”三代救援人员齐上阵,最终协助勘探7个安全停靠点位,为后续抢通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不惧落石塌方 “急先锋”坚守前线战场

“我们带去了海巡艇、冲锋艇、橡皮艇,每艘船艇要配备2至3人,前面观察,后方操控。”驾驶员方红告诉记者,将施工人员送至点位后,他们也不能闲着,还得退回水面观察施工路段上方的山体,预警随时可能到来的塌方和落石。

截至9月12日8时,泸定6.8级地震已记录到余震2715次。“12日中午遇到一次很强的余震,山上开始出现碎石和扬尘,当时山下有4台挖掘机正在施工。”发现该情况后,方红和观察员迅速呼叫对讲机,通知岸上的机具人员提前撤离。那次的塌方共持续了3分多钟,现场人员全部安全避开。

在得妥的日子里,乐山交通水上应急救援队住在帐篷里,没水没电、生活不便。“遇到下大雨的时候,水浸入帐篷被子都打湿了。”虽然条件有限,但大家坚守前线、克服困难、毫无二话,全心全意投入人员及物资的转运。

为群众送去盒饭

9月12日,一名长期在现场忙碌服务的志愿者老王,找到了队里寻求帮助。“老王的父亲在地震后去世,想回家处理后事,但是道路阻断回不去,很为难。”得知情况后,队里派出驾驶员莫桂云,将老王送到了下游的家乡石棉县,下船前,老王连声说着感谢。

“在运送施工人员的同时,我们也会申请,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帮助群众出行,但还是很遗憾不能帮到所有人。”冷强告诉记者,此外,大渡河上还出现其它橡皮艇故障翻船、人员落水的事故,他和方红发现后迅速赶往现场救助,帮助落水人员上岸。

连续多日在水面奔波,队员们顶着大太阳,人都晒黑了一层,特别是魏均健等人所在的船艇没有顶棚,脸上都晒得脱了皮。“但是当我们转运受灾群众到达码头,看到大家感谢的笑容,一切都值得。”队员们说。

为期13天的“战斗”,市港航中心共派出三批队员前往泸定,大家分工协作、全力完成各项任务,用实际行动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诠释“最美搜救人”的责任与担当。  (宋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