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杨琴 香辣豆瓣酱 红火创业路

2021-04-14 09:43:13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豆瓣酱是四川人日常必不可少的调味料。市中区水口镇的简杨琴却将这份平常的调料做成了自己坚守的事业。

从2016年学做豆瓣酱至今,虽然遭遇过挫折,但对于32岁的简杨琴来说,对传统手艺的一腔热爱,让她坚守初心,坚持了下来。“‘饭得狠河畔手作豆瓣酱’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既是我和爱人的‘定情物’,又饱含了我婆婆多年的心血,我想让更多人看到它、喜欢它。”4月9日上午,在位于市中区水口镇周桥坝村的市中区河畔食品加工坊里,简杨琴笑着告诉记者。

小小豆瓣酱饱含爱意和历史

简杨琴是水口镇周桥坝村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乐山某汽车销售店上班。2013年,为了圆自己的“教师梦”,她辞职到了成都某教育机构工作。在老师的介绍下,简杨琴认识了比自己早几年毕业的校友刘魏,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

“第二次见面时,他带了一罐豆瓣酱送给我,说是自己母亲做的,很好吃。”简杨琴笑着说,“我尝了尝,味道确实很香。”

时隔多年,回忆起那时的情景,刘魏还是很得意。“别人见面约会都是送花之类的,我觉得不能和别人一样。正好她喜欢做菜,我就想到了送母亲做的豆瓣酱,实用又特别。”刘魏解释说。

一罐豆瓣酱,让简杨琴看到了刘魏的实在,也让刘魏感受到了简杨琴的贤惠,两颗心越靠越近。结婚后,简杨琴辞去了教育机构的工作,帮着刘魏打理家里的物流生意。

2016年初,因市场环境变化,物流企业收益受到一定影响。简杨琴和刘魏觉得要拓展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他俩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做豆瓣酱。

“现在很多人不会做豆瓣酱,‘妈妈的味道’慢慢消失在我们的世界里。我的创业计划是做手工豆瓣酱,让传统制酱手艺回到大家身边。”简杨琴说,“最重要的是,我婆婆制酱的手艺其实是有来历的,就这么消失的话太可惜了。”

简杨琴告诉记者,她婆婆的制酱手艺传承自眉山市仁寿县一制酱家族。“这家族里有位老婆婆住在我婆婆家对门,两个人很聊得来。当时老人的家人对制酱没有兴趣,老人怕手艺失传,就把家族手艺教给我婆婆了。”简杨琴回忆道。

小夫妻的创业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在婆婆的悉心教授下,简杨琴学会了制酱,并试着做了100公斤送给亲朋好友试吃,获得了一致好评,这更坚定了她创业的信心。2016年底,简杨琴回到乐山,在老家周桥坝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回乡创业让更多人尝到美好味道

说起为什么回到乐山创业,简杨琴表示,自己是乐山人,父母都在水口镇老家居住。乐山环境适宜,阳光充足,种出的辣椒品质高。特别是近年来,乐山市出台了许多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既有当地政府政策支持,还能住家照顾父母,这促使简杨琴决定回乡开办豆瓣酱生产企业。

在周桥坝村村委会的支持下,简杨琴租下河边5亩地修建豆瓣酱生产厂。因为租的是河滩地,平整路面花了不少时间和资金。在此期间,她把自家的空房整理出来,改造成手工作坊,开始制作豆瓣酱。

“制作豆瓣酱最辛苦的是每年的7月、8月,那时候需要晾晒豆瓣,遇到雨天就得赶紧把豆瓣收起来,避免受潮。最多时候,夜里我要起来好几趟查看豆瓣的情况。”简杨琴说,第一年,她请来老家的亲戚和乡亲帮忙,做了4000公斤豆瓣酱,并成立了乐山市饭得狠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市中区河畔食品加工坊,注册了“饭得狠”商标,信心满满想要干出点成绩。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简杨琴打击。最开始她打算通过网上平台销售,但由于网上开店规则发生变化,网络销售短期内没办法实现。后来,简杨琴又想到进超市销售,然而她制作的“饭得狠河畔手作豆瓣酱”属于纯手工制作,成本较高,销售价格自然比其他豆瓣酱更高,与市场上已经成熟的大品牌进行竞争不占优势,在超市销售这条路也行不通。

为了开辟销路,简杨琴曾带着豆瓣酱在市中区苏稽镇的集市摆摊,并为周边的顾客送货上门,或者给外地顾客邮寄,最远曾寄到了香港等地。因为她制作的豆瓣酱味道好,慢慢也积累了不少老顾客。

其实,面对辛苦和挫折,简杨琴也想过放弃。但每次萌生这一想法时,总能收到顾客的鼓励和夸赞,让她又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终于找到你了,找你找了好久!我要买豆瓣酱,你做得很好吃。”这是一位刚学会使用微信的老人给简杨琴发来的信息。收到消息的那一刻,简杨琴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虽然现在豆瓣酱的销售情况有所好转,但考虑到未来长远发展,我准备朝着研发豆瓣酱衍生产品的方向发展。”简杨琴告诉记者,“传统手工制作豆瓣酱的技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相信将来人们会更喜欢传统老味道。我计划研发定制类豆瓣酱,走特色产品的路子,把传统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尝到儿时的美好味道。”(罗曦 王倩)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