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建言 助力乡村振兴

2020-11-23 09:32:10来源:乐山日报编辑:曾小清

连日来,乐山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农村基层干部对于乡村振兴尤为关注,纷纷为乐山市农业农村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推动产业下乡、人才下乡、资本下乡和文化下乡

张鹏飞(沐川县永福镇张村“第一书记”)

推动产业下乡,增强农村经济抵御风险能力。乐山市农村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结构不优化等,大部分偏远山区没有龙头企业,仍然依靠传统产业。建议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和优化升级。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引导农业社会化服务、良种繁育等现代种养业和服务业进入农村,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扩量增效,增强抗风险能力。

推进人才下乡,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活力。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主要是人才,应鼓励社会各界人才为乡村发展提供技术、咨询、产品流通等服务,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素质。促进城乡、区域、校地人才培养合作,组织城市医生、教师、科技人员赴基层服务。健全农业技术远程教育体系,畅通农业技术与农村劳动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分流。加强党政管理人才输入,选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社区)任职挂职,继续保持市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鼓励大学生到村担任村官,保持人才队伍的活力。

引进资本下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建设。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带动人力、财力、物力和先进技术、理念、管理进入农业农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如,鼓励企业家到村任职,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带动产业项目建设,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落实财政补贴、金融信贷、小额信贷、用地用电等支持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农民企业家回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引导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支持家乡发展。

促进文化下乡,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农村书屋、坝坝电影、农民夜校等方式的农村文化建设已初显成效,但是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仍然得不到及时满足。建议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村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配齐用好人员阵地,提升综合文化服务功能。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传统村落、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鼓励群众自办文艺队伍,促进专业人才扎根基层传播文化。

多方努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廖永树(市中区苏稽镇程公式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大多数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体系越完备、类型越多样化,越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农村发展产业、繁荣经济、富裕安康。

农村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产业融合发展合力。从规划上看,要将产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从主体上看,要大力推动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入,发展出标准化、品牌化、本土化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从收益分配上看,要制定出合法合理的收益分配办法,确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公平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从人才保障上看,要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发展产业,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从人才层面保障乡村振兴。

我们现在正处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渡时期,一定要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激发农村的内生动力,结合自身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我有“三盼”

李强(犍为县玉津镇爱国村党委书记、犍为县玉津镇爱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

实现乡村振兴,我有“三盼”:

一盼人才回流。现在农村面临人口老龄化、空心化,劳动力兼职化、低龄化问题,鼓励热爱农业、有投资农业意愿、懂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回流农村发展。

二盼政策支持。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的问题,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制定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农资金奖补政策、有利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三盼以工促农。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树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方法谋划农业农村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李雨珍 记者 罗晓玲)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