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 “两项资金”助推峨边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2019-09-12 09:24:2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刘若辰高懿

四川在线乐山讯(高懿) 中国百慕大,神秘黑竹沟。从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出发,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很快就进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底底古村的彝家新寨。“没有‘两项资金’帮助我们修好致富路,村里的文旅产业也发展不了这么快!”村支书洛子布哈感慨地说。近年来,峨边县精准使用“三州开发资金、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底底古村的旅游致富路

底底古村走上旅游致富路

底底古村坐落在峨边县黑竹沟镇,2014年精准识别贫困户60户266人,贫困发生率34.6%。近年来,该村立足独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做活乡村旅游供给变革大文章,大力实施新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服务提升“四大行动”,让贫苦彝村实现整村脱贫,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峨岭云边官料河百里生态旅游和彝文化长廊与神秘黑竹沟旅游核心之间一颗闪亮的明珠。

精准扶贫开始后,结合背靠黑竹沟风景区的优势,底底古村因地制宜开始发展旅游产业服务。但是,坡陡弯急路窄的交通成了一个“拦路虎”。虽然峨边县的乡村道路不断改善,但是旅游大巴进村仍然受制于路况,游客自驾也很不方便。客人进不来,何谈留下来?

2015年,在峨边县民宗局等部门的帮扶下,运用124万元“两项资金”,为底底古村新修了一条连接黑竹沟镇的水泥公路,旅游大巴直达山寨。村里着力发展“小众康养”旅游、“绿色观光”农业、“特色彝家”民宿,点亮“小凉山”文化。交通的改善还引来金凤凰,某公司投入资金建成了民宿酒店。今年以来,村里接待游客2万余人,同比增长近10倍。

村民们都说,是“两项资金”筑好旅游致富路,带领大伙儿吃上旅游饭。

勒乌乡的小能源

勒乌乡村民笑开颜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2017年,峨边县提出“移风易俗三年攻坚计划”。勒乌乡积极响应,引导村民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然而在帮助每家每户建立独立卫生间和配套设施后,帮扶干部们细心地发现,村民们生活卫生习惯改善依旧不太明显。

认真分析,勒乌乡地处高山,平均气温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一到秋冬,村民说“洗完手都会感觉手被冻冰了”,洗澡就更成大问题。有人提出安装热水器,但是电费对刚刚脱贫的村民来说也是一笔负担。并且,冬季大雪封山,供电也时常中断。

勒乌乡海拔高,日照足,结合四川省三州开发资金民族地区“四小”工程(小路、小桥、小水、小能源),峨边县民宗局首先在山峰村开始了太阳能全覆盖项目试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15台,惠及453人。2018年,县民宗局又为勒乌乡安排了一笔100万元的三州开发资金,用于实施太阳能全覆盖项目,惠及柑子口、甲挖、祖马三个村。小小的一台太阳能热水器成了勒乌乡群众满意度提升的“催化剂”,彝家山寨的村民们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勒乌乡太阳能热水器覆盖率已经达到70%,力争在今年底达到100%。

田村的断头路

美丽的田村不再深藏山间

五渡镇田村是一个偏僻村庄,地处峨边县与沙湾区、沐川县交界处,距镇上也有20多里,属省定贫困村。乡村公路延伸到村子边缘,就成了“断头路”。

峨边县民宗局充分调研后,决心把“两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2018年,利用有限的两项资金,帮助村民修建了一条1.7公里的泥碎路。虽然是非标准公路,但关键之处在于基本建成了路基,方便了交通部门的后续建设安排。今年,峨边县交通部门将这条泥碎路完成了硬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条路实现了峨边县、沐川县交通网络的又一处连接,田村不再是“死胡同”,成功融入交通网络,产业腾飞有了坚实基础。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田村建设花果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将对天坑、溶洞、古道和水面等资源进行开发,打造峨边大渡河观景通廊上的又一颗明珠。

峨边县民宗局局长水落木沙介绍,该县在“两项资金”上的成功运用,一方面聚焦其他建设资金暂时不能顾及的民生项目,另一方面注重统筹整合,精准发力,有效助推,努力做到“四两拨千斤”,最大化发挥“两项资金”的积极作用。2018年,峨边县成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下一步,“两项资金”将在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工程上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