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蒋蓝:回到历史现场 书写“非虚构”

www.scol.com.cn (2019-06-30 10:50:00)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波  

“一切以事实、亲历为写作背景,秉承诚实原则为基础的写作行为,包括调查类新闻、解析性报道、特稿、回忆录等均可被视为非虚构文学写作……”6月21日,受乐山沫若书院邀请,著名诗人、作家蒋蓝来乐举办讲座,与乐山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分享其创作经历。

田野考察

经得起历史学检验

“最大限度回到历史现场(空间),同机位的视角去穿越事件(时间),并把以往记录的历史重新放置在现场予以往日重现式的厘定。否则,就容易像那些向壁虚构者,连实物都未接触过,他们忘情地在纸上完成的宏大描红作业,甚至不及毕竟与真龙遭遇过一回的叶公。”讲座中,蒋蓝从什么是非虚构写作、文学作品中“虚构”与“非虚构”的不同点等方面入题,就“非虚构作品写作”的本质特征、创作要领、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进行了旁征博引的讲解,畅谈了田野考察与非虚构文学创作,分享了历史上点滴的田野考察,将天府之国象群迁徙或灭绝等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铺陈开来。

“重视历史逻辑但又不拘于史料细节;重视文学想象但又不为历史细部所掣肘。”蒋蓝认为,非虚构写作要有充分的收集和大量的阅读,要深入到各地,对一段重大历史和某个人物的生活予以多方位、跨学科的考察基础上,才能形成文学性的叙述,这标志着作家回到伟大的尘世,体会民生疾苦,对非中心的关注,对陌生经验的讲述,对常识的打破等方式,去表达一种文学本应具备的风骨,才能使作品经得起任何严肃的历史学检验。

互动环节,蒋蓝与我市沫若书院研究人员、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了互动交流。蒋蓝还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他创作的书籍,进行了签售活动,并与热心读者合影留念。

深挖文化

将历史与自然有机融合

蒋蓝是近年来颇受关注的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他不仅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四川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中国西部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散文委员会主任,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已出版《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至情笔记》和《豹典》《极端动物笔记——动物美学卷》《极端动物笔记——动物哲学卷》《踪迹史》《爱与欲望》等专著多部,其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

蒋蓝的老家在自贡,其父母曾在五通桥工作,因为写作,近10年来,蒋蓝常常来乐山,对峨眉山的秀美和三江汇流的灵气深有感触。

“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山水积淀下来的佛教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非常神奇的魅力。”蒋蓝说,目前成都正在打造川西林盘文化,而林盘文化具有普遍性,乐山也有自身独特的风情。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乐山可适度开发航道文化、乡村旅游文化,将历史文化的基因和自然生态的基础有机融合,创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形成自身的林盘,成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组成部分,用旅游唤醒更多游人的文化记忆。

名家讲解

跳出乐山看乐山

当天的讲座,受到乐山作家、文学爱好者的普遍好评。

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乐山沫若书院副院长徐杉说,古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蒋蓝便是这样一位践行者。他不仅坐在书斋认真读书,仔细查阅资料,更重要的是用大量时间做田野调查,所以呈现出的作品思想深刻,文笔精妙,于细枝末节处充满繁茂与绽放,十分出彩。

金口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先云仲表示,听了蒋蓝的文学讲座,感触良多,其侃侃而谈的演讲口才、厚积薄发的治学精神以及满腹经纶的文学素养,令人折服。尤其是蒋蓝对非虚构文学的独到见解,对写作者如何以文学形式开展地方文化题材挖掘、探究、传承与弘扬,有着积极意义。

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教授李康云表示,蒋蓝一直焦虑当今散文作家们的轻率和愚顽。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布道,以非虚构、踪迹史点化喜爱散文的同路人。他的散文成就在当今时代早已独树一帜,必将进入未来的文学史。蒋蓝是个不知疲倦的家伙,当代白话散文的时代巅峰,他将以群峰为台阶,去到更可怕的秘境。

《健康成都》编辑部编辑范月秋为了聆听讲座,专程从成都赶到乐山。她说,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蒋蓝可以赤脚走进田野,紧贴大地,掘地三尺回到历史的原点。在田间地头,在档案史馆,他可以拿烟做笔,倾听老人们口述历史,探究事件的真相。他用文学想象的手法,修补了干燥的史料,用实力作家的触角,点燃了平常生活的全部激情。

徐杉告诉记者,乐山沫若书院从2017年成立至今,以沫若讲堂的形式,每月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乐山讲学。既传道授业解惑,又让乐山人近距离感受文化精神、文化魅力、文化责任等。希望乐山作家、文学爱好者能够通过名家讲解,跳出乐山看乐山,充分挖掘乐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弘扬沫若文化、乐山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