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状”的峨边双凤村“第一书记”王文彬

www.scol.com.cn (2019-06-13 09:03:00)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宋雪  

王文彬曾是一个因被“告状”而出名的“第一书记”。

2015年8月,王文彬作为西南交大峨眉校区派驻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双凤村的“第一书记”,来到这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后进村”。思想观念难以统一、帮扶行动不被理解、扶贫项目分歧不断,使得王文彬被村组干部多次联名“告状”,工作一度难以开展。

顶着巨大压力,王文彬扎根双凤村,全心全意为村里谋发展。埋头奋斗近4年,王文彬硬是凭着一腔热血和一身实干精神,帮助双凤村实现2016年摘“后进帽”、2017年摘“贫困帽”的整体目标,受到省、市督导组充分肯定,获得了98.9%的测评满意度。

如今,双凤村的彝族老乡提起这位“第一书记”,总要竖起大拇指道一声“瓦几瓦!”

思想凝聚干部作风变了

“想赚钱想疯了!”“滚出我们双凤村!”2015年8月,当王文彬第一次踏进双凤村时,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不久后听到这么让人难堪的话。

“刚到村里不久,我走访了90多岁的贫困户祝其章,看到老人躺在冰冷的地上,身体萎缩、家徒四壁。”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王文彬眼眶发红。当天,王文彬掏出300块钱给祝其章买营养品,想着要帮老人渡过难关,谁知2天后便听到祝其章因病去世的消息。

贫困户等不起、双凤村等不起!王文彬决心将扶贫事业进行到底,但面临的困难,却超出他的想象。

“长期落后涣散,导致村上项目推不动、做事没人理,一喊开会就起哄,一天难形成一个决定。”为拓宽村民蔬果销售渠道,王文彬把红薯、芋头等组装后拉到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卖,个别干部却认为他要吃“回扣”,说他“想赚钱想疯了”,一时流言蜚语铺天盖地。

双凤村生长着不少野生山桐子,王文彬想出发展山桐子木本油料产业的计划,这一想法获得贫困户支持,有53户贫困户愿意种植山桐子树。王文彬四处奔走,终于将项目拉回,谁知个别干部却对项目产生分歧,多次谈心依然僵持不下。

考虑到贫困户利益,同时也不让项目旁落他乡,王文彬决定让合作社计划种植的1200亩山桐子树苗先进村,却遭到部分干部极力反对。8名村组干部还联名上告,有人多次拨通12345热线,还有人扬言要将抢来的树苗当柴火烧、放话让王文彬滚出双凤村……

“我是30多年的老党员,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大家反映。”在最难熬的日子里,王文彬依然四处奔走、不停做工作,在五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最终顺利引进山桐子项目。如今,村里的山桐子树已陆续挂果,丰产期每亩年收入预计将达6000元。

顶着压力干实事,王文彬用行动说话,一举一动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王文彬意识到,脱贫攻坚战要想打赢,就必须建强党支部,重新凝聚党心民心。他创立脱贫攻坚党员干部“121齐步走”行动计划,即“党员精准扶贫帮1户,为民办事服务做2件,我为村组发展献1策”,让党员干部团结协作,让党支部更坚强有力。2017年,双凤村党支部支委3位同志均被评为县、镇优秀。

整村推进产业结构变了

双凤村幅员面积2.25万亩,平均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竹木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王文彬意识到,要想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就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产业,走双凤村特色的发展路子。

“平时种着也不用怎么管,长出来的牛尾笋鲜、嫩、脆,卖得可好呢!”双凤村2组的山头上,雨后的牛尾竹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扒开地下堆积的枯叶,不少牛尾笋刚刚冒出头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竹林边,贫困户刘朝发老人笑得一脸灿烂。

双凤村盛产牛尾竹,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村里便将牛尾竹作为主要发展产业之一,82岁的刘朝发也成为了种植户。

“我家种了8亩牛尾竹,去年投产有1万元收入,等8亩全部丰产,收入还要涨!”让刘朝发更加期待的是,不久前村里启动了牛尾笋加工厂建设,选址就在自家牛尾竹林旁不远。“加工厂建成后,我们的牛尾笋就可以在家门口加工了!”

产业发展、整村推进,双凤村从“零”开始,成为了峨边少有的产业扶贫村。70亩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开始挂果,2019年全村猕猴桃产量预计达5万公斤;牛尾笋产业近3500亩,2018年鲜笋收入100万元,贫困户增收约20万元;村内种植约800亩山桐子树、250亩藤椒开始结果,新增种植400亩茶叶已开始采摘,预计2019年增收近60万元;2018年,王文彬从安徽砀山县引进优质黄桃130亩,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种植6棵黄桃苗……充分尊重村民发展意愿,双凤村实行产业整村推进,在资助63户贫困户增收的同时,让400多户非贫困户参与其中,共享扶贫产业红利。

“除了特色种植业,我们的特色养殖业也同步推进,发展了黑乌鸡产业、养猪业等。”王文彬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已成立9个专业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此外还建有1个土特产微商平台、2个电商销售中心,实现年销售总额50万元。

靠着一辆老式富康车、一个不锈钢茶杯、一个旧帆布提袋,王文彬在这几年里走遍了双凤村的田间地头。他创新制定的《双凤村贫困户产业奖补实施方案》,激励着贫困户主动参与产业扶贫,这一奖补模式,也在峨边全县推行开来。

观念转变村容村貌变了

曾因不理解王文彬的工作,带头“告状”的双凤村4组老组长张元信,在王文彬因外出培训几天没进村时,主动发来语音:“王书记,我们好想你哦!”彝族老党员鲁日沙尔,实施党员精准扶贫山羊养殖项目,带动彝族贫困户发展土山羊养殖,从最初的不足30头发展到现在的500多头,土山羊的养殖成果离不开王文彬的支持,“王书记,瓦几瓦!”成为了鲁日沙尔挂在嘴边的话。

最让王文彬欣慰的,是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贫困户熊启兵一家因病致贫,看到村里发展起种植、养殖产业,熊启兵也心动了。“王书记,我不想当贫困户了。别人流转土地都能干(产业),我自己有地、有力气,也能跟着干!”短短两三年时间,熊启兵在王文彬的帮助下种植了5亩猕猴桃,养殖了50多头猪和几头牛,如今仅丰产期的猕猴桃就能收入2万元以上。

“现在,我还计划在猕猴桃下养鸡,想把产业好好发展起来。”熊启兵说,有了产业心里不慌。如今的双凤村,像熊启兵一样干劲满满的贫困户,还有好几户。

户户有增收产业、家家有致富门路,如今的双凤村一年四季都有特色农产品卖,村里的精神风貌、环境卫生、村风民风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王文彬带动下,村“两委”为全体村民购置流动垃圾桶40个,新建全村垃圾集中存放点,完成排污管道建设工程。西南交大捐资5万元为村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交大扶贫工作队为每个村民小组提供资金解决民生困难,交大基层党组织用党员特殊党费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完成15户贫困户彝家新寨建设,完成11户非贫困户房屋改建;提升群众满意度的“369工程”已实现,“三个一百家满意”“十大惠民工程”等顺利进行……

2018年,双凤村被评为四川省“四好村”。

“今年峨边整体摘帽验收,双凤村要做到脱贫不返贫,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驻村近4年,王文彬已写下182周简报,不仅记录下了双凤村的点滴变化,也记录下他对双凤村未来的思考和计划。

如今,这份厚厚的简报还在继续……(记者 宋雪)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