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西蜀第一大刹”灵岩寺传奇

www.scol.com.cn (2018-11-06 09:39:28)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  

峨眉山纪事

48重殿宇,僧众千人,骑马烧香,千年古寺,为何今日不存残垣?

摄身崖下,佛光七色,灵岩叠翠,峨眉十景,为何今日无人问津?

印度来的名僧

东晋末年(公元410年前后),大峨山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缁衣、芒鞋和破钵,印度和尚宝掌来到峨眉山。长天辽阔,绣峦若玉,他忍不住叹道:“高出五岳,秀甲九州,真乃震旦第一山也!”

宝掌和尚,中印度人。传说,7岁时,他那出生后一直不展开的左手掌却自然伸展,掌心有豆大红痣一颗,晶莹剔透。当年出家,遂名“宝掌”,又称“千岁宝掌”。东晋末年来到中国,他云游四方。来峨眉山后,结茅大峨山下。

7世纪初,中国高僧灵龛禅师来到宝掌结茅处,开建佛寺名灵岩,宝掌和尚观佛处是为“睹佛台”。

“和尚场”的代称

峨眉山报国寺西南5公里,是高桥镇。

高桥,初为一石拱桥名,建于明代,凌架于红莲溪上。民间传说,有一年,当地庙会舞龙灯,龙头上的一颗珍珠从桥上掉下,第二年庙会时,有心的村民竟然发现去年的珍珠还没掉到河里,众人惊异:“这桥真高!”于是为石拱桥取名“高桥”,场镇也因之得名。

原来,灵岩寺日益发展,僧众庙宇增多。为了采购方便,便修建高桥场。每逢场镇集日,高桥场上随处可见和尚的影子,于是高桥又名“和尚场”。

“嘉州七贤”的叹息

明嘉靖辛卯年(公元1531年),接引殿。“落日西风入化城。万山回合一溪横。谁知今夜峨眉月,共坐灵岩听鹤声。”

“好,好!景好!诗好,字好!”随着安磐的落笔,四周响起了一片叫好声……

原来,灵岩寺中,“嘉州七贤”都在。张凤羽工、安磐、章寓之、徐文华、彭汝实、程启充、王宣等也都来了。7人都曾在朝中为官。他们身居要职,正直清廉,但因批评朝政犯颜进谏,惹毛了皇帝,相继被罢黜。因为都是嘉州人,时人誉之为“嘉州七贤”。

黯然回乡后一个偶然的机会,7人相约游历峨眉山。

留诗刚完,灵岩寺住持真裕又请安磐为灵岩寺题词。思索一会,安磐提笔而成:“敕赐禅林”。

“月儿光光,骑马烧香”

明末(17世纪上半叶),“西蜀第一大刹”。

由唐至明,峨眉山佛教得到极大的发展。至明末时,灵岩寺有寺宇四十八重,僧众千计,纵横十里。据说,僧人吃饭要“九九过堂”,前殿僧人不识后殿僧人。灵岩寺盛极一时,成为“西蜀第一大刹”。

“月儿光光,骑马烧香……”灵岩盛景,民间童谣,现在还在高桥老人们口中流传。

战火只留“和尚坟”

到了公元1644年,这一年是多事之秋。帝星沉浮,清顺治帝即位,明崇祯帝上吊自杀,李自成建立大顺王朝,张献忠建立大西王朝……

这一年,大西军张献忠的部将任元佑攻陷嘉州,改名平定府。残余明军退驻大峨山下的高桥,挤占民房,霸占灵岩寺。抢光了寺里所有的财物后,将僧众全部赶往睹佛台下庙宇里,然后全部捆住,锁于大院中。

两天后,大西军攻占高桥。明军龟缩灵岩寺。大西军进攻,千年古寺顿时杀声震天。明军以寺庙为掩护,大西军久攻不下,付出重大伤亡。一位将领下令:放火!霎时火焰照明了半边天。

战后,附近村民向善,收拾残垣断壁间僧众的尸骨,全部埋于后山,名之曰“和尚坟”。(王君华)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