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央行出手 整治拒收现金行为

www.scol.com.cn  (2018-07-17 09:05:51)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祝贺  

近年来,电子支付方式的流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而商家在支付方式选择上应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谢绝现金”的现象则会损害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7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发布公告整治拒收现金行为,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谢绝支付现金”的现象,整治拒收现金能为消费者带来怎样的益处?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

走访 多种支付方式满足不同需求

日前,记者前往乐山中心城区多家大型商场、超市、餐饮机构以及零售商户进行走访,了解到绝大多数商家都支持“现金+电子支付”的消费方式,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支付需求,只有极个别零售商家因为找零等原因向记者提出最好使用电子支付。

“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场的做法就值得点赞,不仅有电子支付出口通道,也有现金支付出口通道,多种支付方式让消费者自由选择。”市民郑女士告诉记者,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值得推广,如果是老年人缴停车费,不懂手机支付也能用现金进行操作。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老年消费群体受传统交易方式以及技术、设备局限等因素影响,仍然习惯于使用现金。如在呼叫网约车支付时,就会产生支付困难,这也是相关互联网产品在电子支付时存在的弊端和需要解决的技术痛点。

支招 “谢绝现金”可投诉

那么,消费者遇见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呢?据了解,央行将在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对行政事业、公共服务、大中型商户进行重点关注,对不正当竞争、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群众和消费者发现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可以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城市政务热线、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

“公告的出台有利于打造安全、高效、和谐的人民币流动环境。”业内人士表示,人民银行相关举措不仅有利于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解读 不炒作“无现金”概念

近年来,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等掀起的补贴大战,大力推广“无现金社会”,宣传在金融交易中不再使用纸币和硬币,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手段。对此,央行明确表示,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时,不得炒作“无现金”概念。

非现金支付方式的便捷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流通领域人民币现金使用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景区、餐饮、零售等行业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

为此,人民银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公告,整治拒收现金问题,进一步规范社会经济主体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公告称,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要求或者诱导其他单位和个人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公告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记者 祝贺)

相关链接:

“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情形

对电商平台、无人销售、自助服务、网络政务等场景,以网络化、无人化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履行法定职责,不具备现金收取条件,且参与各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上达成一致,可以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履行反洗钱、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的,应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