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松柏村:“三个一”建好群众脱贫精神家园

www.scol.com.cn  (2018-06-05 09:34:49)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 唐诗敏 记者 方方  

乐山市中区石龙乡松柏村是典型的丘区山村,有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让常年依靠传统林业、种植养殖业及务工收入支撑生活的群众建立脱贫信心、增强脱贫动力,走上稳定脱贫奔康之路?在不断积累经验和创新中,松柏村探索出一条“讲活一堂课、演好一个剧、坚持一条心”的“三个一”之路,积极建好群众脱贫精神家园。

讲活一堂课

让群众主动爱上学习

“要让贫困群众牢固树立‘我奋斗、我致富、我光荣’思想,这不是光喊喊口号,得靠行之有效的宣讲,让群众主动学习政策、了解政策,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松柏村党支部书记易小平说,为将政策条文宣讲到户到人,松柏村抓牢农民夜校这一平台,用多种形式讲活这堂课,让群众主动爱上学习、深刻领会精神。

“我们将课堂从室内搬到村委会开阔的坝子里,开放的课堂能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同时,我们将单纯的讲课变为有奖竞答,竞答问题的答案就在讲课中,这激发起群众主动学习的愿望,大家听得特别认真,回答问题更是踊跃。一堂课下来,学习效果较以前明显提升,群众脱贫信心更足了。”

除开展有奖竞答外,利用农民夜校平台,松柏村还在课堂上开展学习研讨,让贫困群众、非贫困群众及村组干部面对面交流,点对点释疑解惑,既为群众减轻思想包袱,又让村组干部能进一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更有针对性、更好服务群众。

开放村文化书屋,增设阅报栏、宣传长廊,设计丰富多彩的板报……松柏村讲活农民夜校这堂课,广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学习环境。

“以前觉得自己没了一只手,干什么都干不好,穷就穷吧,认命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文才21年前因为一场事故失去了一只手,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后来听了农民夜校的课,我明白了党的好政策,听了别人身残志坚的故事,觉得自己通过努力也有希望,也能把日子过好。”周文才说,现在他养鸡、养猪、种庄稼,还鼓励妻子就近务工,日子过得很充实,收入也逐渐增多了。

演好一个剧

让群众在欢笑声中明白道理

松柏村不是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2%。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少数群众对贫困对象认定、帮扶政策等不理解。为消除群众疑惑,促进和谐,松柏村将文艺骨干、基层干部组成宣讲队伍,自编自导小品《王大叔脱贫》,村组干部主演,利用重大节日、全村趣味运动会等时机表演,让群众在笑声中明白道理。

“小品通过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大叔和明明不符合条件却想蹭‘扶贫红利’的吴老板之间啼笑皆非的比房子、比车子、比家庭情况以及互换衣服等情节,用对比形式让群众明白扶贫政策、标准。”易小平说,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既宣传了政策,又拉近了干群关系,促进大家一起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好。

在开展文艺演出的同时,松柏村在村级广播中播放宣扬劳动光荣的歌曲、诗歌、戏曲、故事等音频资料,在乡村主干道旁书写歌颂劳动的名言、宣传标语,村“两委”干部利用村民大会、村小组会议发放歌颂劳动的相关材料,用多种形式让勤劳致富、努力奋进成为村民行动指南。

坚持一条心

让群众共同奔小康

在松柏村,还有一些群众,他们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但是生活也存在一定困难。为帮助这些临界贫困户树立信心、发展生产,松柏村坚持贫困群众、非贫困群众帮扶一条心,不让他们在小康路上掉队。

“在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加大对临界贫困户的关心和关怀,引导他们不因困难而气馁,不因困难而退缩,不因贫困而自卑,消除他们听天由命、安于现状心理,鼓励他们用行动诠释‘人穷志不穷’的真正内涵。”易小平说,全村通过扎实开展精神激励、关心帮扶,让临界贫困户发愤图强。

村民胡文才今年64岁,老伴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劳动,他一个人又要维持生活又要照顾老伴,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他却从未放弃。“村干部经常到家里来看我,跟我聊天,给我加油鼓劲。别人都替我这么操心了,我不努力把日子过好就对不起大家。”胡文才说,为了增加收入,他种了花生、玉米和稻谷,养了猪和鸡,养护自家的林木,偶尔还会到周边打些散工,多渠道挣钱,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唐诗敏 记者 方方)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