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王场村出行不再难 “桥”连万家心

http://www.scol.com.cn  (2017-10-11 09:16:20)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见习记者 朱国忠 记者 宋雪  

奔腾的大渡河流经沙湾区,在城外形成数十个星罗棋布的河心洲坝,沙湾区嘉农镇王场村3组村民王华,家就住在其中一个离岸仅约百米的洲坝上。

走在王场大桥上,村民喜笑颜开。

自王华记事起,“出坝”就是一件麻烦事:“小时候念书时坝上没有学校,我们从小就得每天坐船过河去上学。”王华家所在的河心洲坝,住着王场村3、5、6组村民近千人,要想过河,就得坐船。那时候,村里摆渡的木船仅能装下10来人,渡口位置还得根据大渡河水位来调整。“每次坐船都要凑上五六人才走,短的时候要等二三十分钟,最长的时候得等1个多小时。”王华告诉记者,家里嫌过河麻烦,一个星期才会赶一次场。

上世纪90年代,村里修起连接两岸的第一座吊桥,在吊桥上摇摇晃晃的岁月里,王华长大了、成家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吊桥离家里只有几百米远,但由于桥面不到2米宽,因此不能通车,多几个人走上去桥就要左右晃。”孩子要去河对岸上学,但危险的吊桥却让家里人不放心,于是,王华的父亲担起了护卫的责任,每天早晚接送孙子过河上学,一送就是好几年。

不仅如此,在外跑运输的王华因为工作,也为过河的事发愁。“我帮人开货车跑运输,回来后货车都开不过岸,只能寄放在河对面一家厂房里,然后再走吊桥回来。”王华告诉记者,要想开车回坝上,就得从旁边的河心洲坝绕远路,“跑那么远大家都嫌麻烦,所以村里很多人家都没买车。”

过河难的问题,让村里人苦恼了多年,直到2014年,王华听到一个让人惊喜的消息:村里修建大桥已经立项了!

真的要修吗?会不会是白高兴一场?在大家忐忑不安的等待中,2015年,总投资500余万元的王场大桥正式开始筹建。眼看着100多米长、12米宽的新大桥逐渐成型,村民心里止不住地开心,“桥刚刚建起来还没安装护栏,村里人就已经催着、盼着,让赶紧通车。”王华笑着说。

2016年,平坦宽阔的王场大桥正式通车,曾经的吊桥光荣“下岗”,被村里封上不再使用。“桥通了过后,村里人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车,我家也买了小车。”王华告诉记者,现在桥通了,儿子上学方便了,家里人赶场也方便了,“爷爷今年94岁了,没事的时候都能去河对面逛逛。”

记者日前来到王场大桥,大桥两岸芦苇簇簇,大桥上车来人往。村里人告诉记者,现在不仅王场村的村民走这座桥,连隔壁魏坝村、孙坝村甚至太平镇的居民,也开始从王场大桥过河,“大家日常交通方便了,过河再也不是问题。”

不止沙湾区王场大桥,记者了解到,在全市,2016年犍为县帅家沟渡改桥和玉皇观渡改桥也建设完工,与此同时,市中区漩水沱渡改桥、夹江县石棉渡改桥和陶渡渡改桥、犍为县偏枪渡改桥正在施工建设。近年来,我市已累计实施完成渡改桥16座,为群众出行带来极大方便。

短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语词所展现的既是一种场景,更是一种期许,尤其是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桥梁修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承载的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连通功能,更负载着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脱贫奔康、民生改善的重任。市中区漩水沱渡改桥、沙湾区王场大桥、夹江县石棉渡改桥、犍为县帅家沟渡改桥……5年来,我市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投入,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飞架两岸,成为连接桥两端百姓的经济发展之桥、民生改善之桥、人民幸福之桥和奔康之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实在在地增加着普通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愿更多发展成果惠及万千百姓,阔步进入全面小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