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乐山市积极推出民生举措 幸福指数节节高

http://www.scol.com.cn  (2017-10-10 09:11:51)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波  

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是老百姓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指标。民生投入大,民生事业发展快,老百姓才会有更强的满足感。

近年来,乐山市积极推出民生举措,落实民生政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高龄津贴等社会保障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肖坝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夏秋华(左)

低保惠民生政策暖民心

今年48岁的夏秋华家住市中区肖坝社区廉租房。1997年,夏秋华离异后居无定所,时常借住亲戚朋友家,后来,夏秋华的双腿出现萎缩症状,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一度自暴自弃,甚至差点放弃生命。

2013年底,市中区肖坝社区了解到夏秋华的情况后,帮助他申请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廉租房,并把夏秋华纳入了低保。从此,夏秋华有了自己的家,并领到了每个月280元的保障金,基本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夏秋华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并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维持生活。

后来,由于双腿萎缩越来越严重,夏秋华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休息。为了保障夏秋华的基本生活,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涨到了400元一个月,社区工作人员每个季度都去他家看望他,关心他的生活。“是国家的好政策和关心我的人,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谈起现在的生活,夏秋华激动地掉下眼泪,他说:“廉租房让我有了自己的家,逢年过节社区和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都会来看我,我觉得很满足。”

夏秋华的满足感得益于乐山我市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十二五”以来,市民政局先后7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使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由月人均220元和年人均1100元提高到目前的月人均480元和年人均3420元,年保障18.6万余人,实现了应保尽保。与此同时,乐山市建立完善了医疗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制度,每年惠及城乡困难群众1.5万余人次,实现了应救则救。对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重特大疾病患者、失能和半失能人员等特殊群体,我市创新构建了以“投亲靠友、邻里互助”为主的居家救助帮扶或送社会福利机构进行集中救助帮扶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助力脱贫攻坚、提升幸福指数、弘扬文明新风”的良好成效。

高龄发补贴 晚年更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市对民生的重视程度远不止于此,一个个民生项目、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地落实,让百姓纷纷感叹生活很幸福。

今年94岁的黄桂珍家住中心城区嘉慧苑小区,她不仅每个月可领到1800多元的养老金,还能领到60元的高龄补贴,每到重阳节,高墩子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会上门慰问,祝她节日快乐。“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们吃穿不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生活开心幸福。”黄桂珍告诉记者,她的身体还很硬朗,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开开心心多活几年,看看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3年,乐山市全面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到2014年底,全市11个县(市、区)均全面建立此项制度,惠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10余万人,年支出资金4000多万元。其中,峨眉山市、犍为县还设立了高龄老人家庭慈善奖,在物质上让老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城乡低保及城乡医疗救助、社会福利及老龄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山市实施的一系列民生工程,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难题,使百姓生活发生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喜变化,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记者 张波)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