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青少年宫带孩子们研习蚕桑文化

www.scol.com.cn (2019-05-27 11:09:5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若辰易志勤 记者 余建军  

四川在线乐山讯(易志勤 记者 余建军)“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5月26日,乐山市青少年宫从七个培训班中挑选出30多名优秀学生,愉快地踏上了一次研学之旅,到市中区苏稽镇蚕桑研学基地,研习蚕桑文化,传承丝绸文明。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于“蚕桑文化圈”,认真倾听着讲解员对蚕桑文化的讲解,通过参观访问、动手操作、合作参与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从蚕桑科普、桑叶采摘、蚕室喂蚕、缫丝剥茧、显微观察、丝绸文明、土质科考、科学实验等研学蚕桑宝宝的成长过程,寓教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接受了教育。孩子们在研学中感受到了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了集体意识、环保意识、协作意识。

通过研学,孩子们懂得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我国古代的造纸术最早也是起源于中国的桑蚕养殖。养蚕业是丝绸行业的中心环节,属劳动密集型生产,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中国是丝绸文化的摇篮。相传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中国丝绸的文化也始于新石器时代。丝绸的花色品种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蚕丝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起来,影响是很深远的。

在研学过程中,好奇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孩子们一手拿着雪白的蚕茧,一手拿着纤细的画笔,轻沾淡墨,轻轻的勾勒出淡淡的线条,等造型完毕再调色点染,有条不紊。一笔一画,一点一墨,绚丽的色彩,精巧的画作,趣味横生,天真的笑容写在了每一个小朋友的脸上。

据悉,苏稽蚕种场于1938年由宋美龄女士倡导,经我国著名的蚕桑教育家、改革家,苏稽蚕种场首任场长费达生一手创办的。该场现一期占地面积100余亩,其中桑园面积60多亩。场内建设的“蚕博园”科普教育基地已初具规模,设有丝绸之路板块;桑树系列品种和蚕的一生系列图展;蚕卵、蚕宝宝、蚕茧、蚕蛹、蚕蛾系列实物标本;墙壁悬挂着与蚕有关的科普知识挂图,同时有可容纳近200人的多功能放映厅。被授予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四川省蚕桑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等。

乐山市青少年宫主任陈洪表示,组织孩子们开展此类活动,是从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三方面考虑,以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依托乡土乡情本土文化,设置研学体系、研学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报告。并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需求和身心特点,以岷江流域蚕桑文化为课题背景,将蚕虫蚕茧作为研究对象,联结《自然》、《科学》课本知识,通过蚕桑科普、桑叶采摘、蚕室喂蚕、缫丝剥茧、显微观察、丝绸之路、土质科考、科学实验等研学项目,以自然教育和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孩子们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历练品格,以古人之智慧,铸当代之匠才!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