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乱”到“治” 这个彝乡“后进村”变“明星村”

2022-04-18 16:52:2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乐山讯 (汪菲)   “同学们,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孩子的法律,以后我们每周都会学习一条法律知识。”4月18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椒江太阳坪小学四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在讲解法律知识。阿牛阿唃听得十分认真,放学回家她要给爸爸妈妈再讲一遍。

峨边椒江太阳坪小学内的法治走廊

这是乐山市司法局在当地创新开展的“阿依普法”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即发动学生成为“法治小老师”,督促学生将学到的法律常识带回家,并用彝汉双语给家人讲解,实现学校法治教育向社会延伸。

峨边椒江太阳坪小学 (王永春 摄)

阿牛阿唃的家在峨边县新林镇茗新村。上世纪,四川省司法系统在这里建立沙坪茶场。2005年,沙坪茶场机构搬走,但住房、耕地等资产未移交当地,形成行政管理上的空白。先后有来自大小凉山八个县、1200余人搬进来,“人员混杂、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儿童入学困难、土地违法租用成了老大难。”说起以前,村支部书记张俊林一个头两个大。

茗新村全貌 (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供图)

2014年,针对“乱像”,峨边县委、县政府多次与省劳教所沟通协调,接管了原来的沙坪茶场并设立临时村级党组织,担负起聚居村落的组织管理职能职责。2017年11月,茗新村经批准成立。

搬新房、迁户口、建学校、搞集体产业,以脱贫攻坚为契机,茗新村的生活一年一个样。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法治意识却没有得到相应增强。”峨边彝族自治县司法局副局长曾兴琴坦言,在过去,村民迷信思想严重,法治乡村建设仅流于形式。

德古讲堂

曾兴琴介绍,2021年3月以来,结合彝区基层治理实际,乐山市司法局在茗新村开展“彝家·法治新寨”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地区法治乡村建设。

彝家·法治新寨,自然少不了彝族元素。比如,聘任村内2名在家支组织中具有法律知识的“德古”(彝语为德高望重、具有较强调解能力的人)为人民调解员,同时兼任社情民意观察员、法律援助联络员,依法参与村内民事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45件;结合彝历新年、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村里举办大型节目时机,将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等通过彝语说唱、围火塘宣传、印制成普法挂历、挂图等形式普及,让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围火塘宣传(受访者 供图)

茗新村有不少集体产业。涉及到钱,稍有不慎就容易“扯皮”。2021年乐山市司法局深入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同年4月,律师袁加君成为茗新村“专属”法律顾问。一年来,他规范村级经济行为7次,参与调解、处理集体经济纠纷27件,审查工程合同5份,涉及金额累计数千万元,并未村民提供多次法律咨询、代写文书服务。“村干部和村民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大晚上还能接到他们的咨询电话。”袁加君说。

彝家·法治新寨建设显成效。2021年,茗新村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后进村”逐渐转变为团结、和谐的“明星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