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盐重镇·绿色硅谷(2) 川派龙舟竞渡小西湖

2023-12-26 15:59: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乐山讯 (高懿)  12月14日,冬日暖阳下的五通桥小西湖,一艘艘皮划艇、赛艇飞驰而过,船桨划过水面,溅起层层水花。这是乐山市五通桥区水上运动技术学校的运动员们在进行冬训。

而在茫溪河边的原川盐化公司宿舍,一位耄耋老人手捧龙舟模型,默默望着河水。老人名叫杨开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恢复的第一次龙舟会,他就是舵手。此后30多年里五通桥每一届龙舟会,他都登船参赛,直到2010年。

(小西湖上的赛艇 摄影/章綦)

五通桥龙舟与镇江王爷李冰

今年5月,一个消息迅速成为五通桥乃至乐山市民的谈资:五通桥新一届龙舟会将在2024年举行!

五通桥人为什么喜欢龙舟?本土文史研究者王中其娓娓道来:“因为这里有岷江、涌斯江、茫溪河,曾经有数不清的船只运盐运煤来回穿梭,有丰富的码头文化和水上运动。”

(水乡五通桥 摄影/吴建强)

端午赛龙舟是中国很多地方的习俗,韩国人、越南人也来凑热闹。不仅有纪念屈原的,也有纪念伍子胥的,还有纪念曹娥的,当然更有纪念龙神的。而五通桥的龙舟,与李冰有关。

李冰,战国时代秦蜀郡太守,因为在四川兴修都江堰等水利,还开凿了盐井,被尊为“川主”。后来由人而神,成为司水的神祗。据《华阳国志》等记载,都江堰完工后,李冰沿岷江南下,在五通桥红岩子“平盐溉”。

(清末的龙舟赛)

(改革开放后,龙舟重现小西湖)

千年盐城五通桥,可以说从盐业兴起,就伴随着水运的发达。一艘艘盐船或从牛华盐场的码头,沿涌斯江经红岩子进入岷江北上成都;更多的是从茫溪河顺流而下,在小西湖换大船进入岷江,一路向南入长江。

四川有不少川主庙,而五通桥人的称呼更亲切——王爷庙。现存的两处,一座位于竹根滩岷江边曾经的盐运码头旁,一处则是岷江水道曾经的凶险之处“道士滩”。在五通桥人眼里,李冰就是福佑盐业兴盛、水运通达的镇江王爷。龙舟会纪念李冰,就顺理成章了。

独领风骚三百年的川派龙舟代表

五通桥龙舟竞技的代表性传承人朱璧皋认为,划龙舟的习俗是由“湖广填四川”的移民传入,在与水乡的山川形胜和盐船码头相融合后,成为五通桥盐文化的一部分。

据史料记载,17世纪清朝顺治年间,五通桥就盛行举办端午龙舟会。19世纪中叶咸丰年间,五通桥盐业因为“川盐济楚”进入鼎盛,龙舟会更是一年胜一年,附近水路码头均有龙舟前来参加。《犍为县志》称,“五月端午节,五通桥尤竞行龙船会,士女游江,舟多如鲫,其盛况冠于治域及沿江各场。”

早期龙船会在竹根滩岷江边王爷庙(川主庙)码头,由各大码头、帮会、商家、宗祠和会馆集资举办,在王爷庙前祭拜镇江王爷李冰。大江水急,龙船会后来转移到茫溪河与涌斯江交汇的小西湖。岷江、涌斯江、茫溪河皆可赛龙舟,五通桥就是这么一个“天选”的龙舟之乡。

(龙舟比赛 摄影/曾志红)

王中其认为,五通桥龙舟会,至少在川西南,独领风骚三百年。

新中国建立后,上世纪50年代举办了4次龙舟会,1964年又举办了一次。参与者不再局限于盐业、航运从业者,工农商各界都加入进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与改革开放同步,五通桥龙舟会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全面恢复,80年代进入复兴高潮,每年举办不断创新,龙舟数量多达百余只。

杨开华介绍,通常情况,一只龙船有1名旗手,1名鼓手,1名舵手,以及14名划手组成,他本人一般负责掌舵。划手们的动作,凭旗手的手势和鼓手所喊的龙舟号子而定。

(“菜龙”)

(造型龙舟)

五通桥人热爱龙舟,不断玩出新花样。1981年的端午节龙舟会,开启了造型龙舟的游江展示,神态各异的龙舟造型百花齐放,多种蔬菜编扎的“菜龙”、瓷器龙、吐火吐水的龙,让大家津津乐道至今。1983年,五花八门的彩船开始在小西湖上巡游。1984年,艺术创作波及到水上观景平台。

造型龙舟、彩船争奇斗妍,成为一大特色。不止是拼速度,还可以比美,书画之乡五通桥的艺术底蕴也得以水上展现。

朱璧皋参加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2010年之前的所有龙舟会组织工作,他说,除了竞速龙舟,龙舟拔河、龙舟接力、龙舟马拉松等花样翻新的项目,也开始规范化发展,成为另外一大特色。

五通桥龙舟会的影响很快冠绝巴蜀。1985年,四川省首届“川江杯”龙舟赛在五通桥举行;1988年,又承办了第二届“川江杯”龙舟赛,当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龙舟之乡”;1990年,五通桥承办了全国第五届“屈原杯”龙舟赛。

(女子龙舟队欢呼胜利 摄影/河川)

朱璧皋自豪地说,作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通桥龙舟竞技,在规模、内容和影响力方面,在四川都是首屈一指的。

五通桥龙舟,因盐业和水运而兴,其纪念对象是在四川治水煮盐的李冰,其内容是展现盐工和船工们的技能,其目的是祈求水路通达,其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力是盐业文化与龙舟文化的高度契合。而端午纪念李冰的习俗,也在四川其他地方尚存,并且是四川独有。从这个意义上说,五通桥龙舟可以担纲川派龙舟的代表。

老划手们憧憬着明年的龙舟会

五通桥盐厂,1988年后称川盐化,他们的龙舟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传奇。

杨开华说,那时候,厂里有20多支龙舟队。每次为了争夺参加龙舟会的资格,厂里会提前在茫溪河上进行内部选拔赛。他指着自家楼下:“选拔赛的起点就在四望关,看谁先到达厂部这里。”

1984年,盐厂龙舟队成立的第二年,就代表四川省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屈原杯”龙舟赛上夺得季军。作为总教练的杨开华多次带队到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比赛。

(1990年,全国第五届“屈原杯”龙舟赛在五通桥举行)

1991年,德阳市举办旌湖龙舟会,川盐化龙舟队派去了11位水手进行培训指导。川盐化龙舟队解散后。杨开华和队员们还去其他龙舟队当起了教练和外援。

杨开华说,五通桥的龙舟火爆,一是水域条件好,二是盐业水运发达催生了竞渡抢彩头,自然是川派龙舟的代表。

(2001年龙舟会 摄影/刘跃平)

龙舟之乡的“含金量”不止于龙舟。五通桥区水上运动技术学校成立于1989年,除了赛艇、皮艇、划艇,还开设了龙舟项目。建校以来,共计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了28名优秀运动员,先后获得3枚亚运会金牌、4个世界冠军。校长江涛希望弟子们也能在明年的龙舟会上,在父老乡亲们面前展示一下。

12月23日,杨开华又和当年一起玩龙舟的师兄弟、徒弟们举行岁末聚会。明年的龙舟会,自然成了主要话题。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再次上船,请杨老爷子凭栏观战。  (图片由五通桥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