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犍为非遗小青瓦:从泥土中复活的传统手工艺

www.scol.com.cn  (2018-02-04 15:20:43)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波  

宁静悠远的古街古巷、青砖青瓦的旧式建筑、雕龙画凤的木刻纹路……这样的镜像,在宜宾李庄古镇、乐山嘉州长卷,亦或犍为罗城古镇,随处可见。那些由青瓦顶和青砖铺就的墙面,成为游客寻找乡愁的最佳载体。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从李庄古镇、嘉州长卷,再到罗城古镇,那些造型古朴的青砖青瓦,很多都产自犍为,纯手工制作。近日,犍为县政府公布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陶瓷》——手工小青瓦制作榜上有名。

罗城古镇 刘倩 供图

古镇仿古墙 刘倩 供图

制作

从泥土到瓦片需要上百种工具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犍为县双溪乡柳溪村1组,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青瓦灰墙、重檐歇山式的门廊,泛出中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味。徜徉在这一小片天地,新旧更迭的感觉冲击着记者的视线。

这里是目前犍为仅存的几个青瓦制作古窑之一,也是对外展示场所。从事青瓦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龙兵指着一面围墙向记者介绍,从上到下,依次是龙脊、挡沟、筒瓦、片瓦、猫头和滴水,各种图案依次交错组合,形成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蕴含着人们祈求吉祥、幸福、平安的愿望。“用猫头代替狮子头或者龙头,是因为猫在古时候是一种圣物,现在的猫代表招财,招财猫就是一种很好的证明。”龙兵说,这里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四川古民居,风格优雅,结构灵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

往里走,是一个小型古窑生产厂址。龙兵和他的师傅李道洪、师叔周芳银演示了青瓦的基础制作过程——在红土中掺水并不停搅拌成型,然后碾泥,用泥弓割泥成片,瓦桶高速转动与泥掌配合成形再到自然干燥。基本工序完成后,把半成品装入汝窑,小火烘烤半月、大火烧制半月、汝烟一周、开窑自然冷却,出窑后即为成品。而整套手工工序,需要泥弓、瓦布衣、瓦桶、推瓦耙、转泥盘、泥掌、火勾、火长扦、石膏模具等100多种工具,制作出来的成品有青瓦、勾头、滴水、龙脊、花脊、鱼吻等100多种产品。

从红色的粘土转化为青色的瓦片,需要的是成熟的手艺。师傅们凭借多年经验,通过看土色、火色等方法,娴熟地掌握窑况、火候以及粘土成色,恰到好处地把握着粘土的化学成分和温度。“窑内的控制技术需要快速、准确,”李道洪说,从耳濡目染到学有所成,他用了几十年,才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

历史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带动制陶热

犍为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历史悠久,现保留古建筑多处,如犍为文庙、罗城古镇、清溪古镇等古建筑遗址。特别是清溪古镇为宋、元、明三朝犍为县治所360年,成为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于一体的历史古镇。西汉大儒扬雄、诗仙李白等名人雅士都曾游历到此,留下一批遗迹或诗句。

“在旧时,罗城古镇、清溪古镇以及广大农村农民建房所需的小青瓦均是就地取材,工匠建土窑烧制青砖、青瓦建城、建房。”犍为县文化馆从事“非遗”收集、整理、保护工作的黄学军说,据传当年在犍为建郡也与犍为优质的粘土有关,青砖、青瓦制作最重要的原料就是土,犍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红土粘合度极好,土质酸性强,最适合做砖、瓦。建造出的建筑不仅外观美丽,遮风挡雨,且冬暖夏凉,经久耐用,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黄学军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犍为县为让古老工艺发扬光大,专门兴建了国营“犍为县工艺美术瓷厂”,兴起了一股制陶热,古建砖瓦的生产也逐渐繁盛。

上世纪70年代,在犍为县清溪镇、定文镇、双溪乡等地,有上百名师傅专门从事古建砖瓦制作,年产瓦片7000多万片,青砖上亿块,产品销售到云南、贵州、西昌以及犍为周边的区县,解决了当地上千人的穿衣吃饭问题。

在犍为土生土长的李道洪、周芳银和陈贤,看中了“手艺人”这一饭碗,从小跟着一位姓陈的师傅学艺,在艰苦的生活中谋得一份生存的技能。

期待

非遗助力传统手工艺复活

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建筑的出现,建筑材料越来越多样,彩钢、水泥等制造的产品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加之老艺人的离世,新人耐不住寂寞,纷纷转行,目前犍为县从事古建陶瓷的仅剩李道洪、周芳银、陈贤,以及李道洪的徒弟龙兵4人。他们将仅存的几个古窑利用起来,默默坚持,为众多古镇和古建筑的恢复和维修提供产品。

“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建陶瓷,与古代建筑遗留下来的古砖、古坯、古瓦,在形状和色彩上基本保持一致,而用现代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却无法达到相同的效果,这种青色为传统制法所独有。”龙兵自豪地告诉记者,青砖青瓦在西南地区具有唯一性,经他们手工制作的砖瓦,不仅能体现建筑的“古”,外观也更为美观。

如今,在犍为文庙、犍为滨江路城楼、罗城古镇、清溪古镇,以及九井古镇修复中,均使用的是李道洪他们提供的小青瓦和青砖。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沐川县沐府休闲度假山庄、贵州六盘水百车河景区梦回明清项目、云南鲁店灾后重建住房、宜宾李庄古镇等地,都能看到犍为手工小青瓦古朴的身影。

“古镇古街为何会使人流连忘返?是因为当我们看到那一砖一瓦,总能感到它的素雅、宁静、古朴,总能感到它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和岁月的积淀,给人以厚重之感。如果远观,再配上山水树木,就是一幅山水画卷,让人拥有一份最真实最散漫的岁月时光。”龙兵说,他们捏了半辈子泥巴,喜欢粘土的味道,离不开这份从乡土中滋生出来的事业。他们期待,能够借助此次手工小青瓦走进非遗的契机,让泥土“复活”,让更多的古建筑牵动人们的乡愁。(记者 张波)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