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汪延兴:锋毫之间 传承春秋

http://www.scol.com.cn  (2017-07-18 09:34:12)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宋雪  

空闲的时候,82岁的汪延兴总会提着布包,从市中区棉竹镇乘车到中心城区卖毛笔。乐山师范学院、乐山市老年大学、泌水院步行街……摊位摆开后,他不用吆喝也不用招揽,周围的老顾客看了都知道:做毛笔的汪爷爷来了,要买毛笔的赶紧哟!

汪延兴是乐山永青阁毛笔的第五代传人,这门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毛笔制作技艺,如今已传承了200多年。近日,乐山市公布了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永青阁毛笔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妙手制笔

30多道制作工艺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了200多年

竹林围绕的农家小院中,二楼是专门的毛笔作坊。7月的太阳光明晃晃地照进窗口,汪延兴和儿子汪福俊安静地坐在操作台前,不说话,各自忙碌着。“父亲的眼睛不行,专门挪到窗口来做笔,一到夏天就晒得很,所以早上5点过趁着凉快就要起来做笔。”汪延兴的大女儿汪玉枝说。

1811年,汪延兴的祖辈开始做毛笔。1812年,汪家的毛笔店铺迁入市中区叮咚街,起名“永青阁”。“永青阁的毛笔技术,前前后后有30多道制作工艺,这是我们老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提起祖传的做笔技艺,满头白发的汪延兴很是自豪。

汪延兴向记者介绍,永青阁的毛笔选料多样,除常见的羊毛外,还有狼毫、鸡毛、貂毛等,甚至婴儿的胎毛也能做成毛笔以作纪念。从各地收来的毛料不能直接做笔,需要将其浸泡在石灰水中脱脂,这样才能吸得住墨、写字时不漏水。

选毛、脱脂、齐头、齐尖、梳层、理汇、分头……选好的毛料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做成笔头,再通过最后的拉杆、粘头、上胶、硫磺熏烤等工序,一支精美的毛笔便完成了。

“我们的毛笔,跟其他毛笔的不同之处在于‘梳’。”汪延兴告诉记者,齐头、齐尖、理汇的过程中,他们会对毛料多次梳理,将断毛、碎毛以及开叉的毛料不断清理出来。一边说着,汪延兴一边手持骨梳,细细地蘸着水梳理着,将毛料渐渐拍齐。每梳理完一次,他都会将毛料举起对着阳光,透过眼镜仔细检查,然后继续埋头重复梳理工作。

父子相传

做笔卖笔73载这手艺要吃得下苦、静得下心

细腻严谨的制作工艺,传统手工的生产模式,让永青阁毛笔口碑在外,不仅在乐山及周边地区销售,甚至还有北京的客人前来选购。

“乐山师范学院的学生,还有一些学毛笔字的娃娃们,经常在我这儿一买就是一堆。有的娃娃已经毕业走了,还会回来看我,说自己一直记得汪爷爷的毛笔呢!”从9岁起跟着家里学做毛笔,汪延兴靠着祖传的手艺走过了73年,顾客的肯定和感谢,是他最难以忘怀的。

但是这门祖传下来的手艺,要坚持下来却并不轻松。记者注意到,由于双手需要长时间泡在水盆里做笔,汪延兴和儿子的手指关节处,厚厚的老茧都已经泡得发白了。

“现在夏天还好,冬天这么泡着手都要冻僵。”汪延兴告诉记者,做毛笔时,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其中的枯燥和单调很多人都忍受不了,“我曾经也带过几个学生,最长的坚持了8个月,最短的只学了半个月就放弃,最终没有一个出师的。”

只有汪延兴的儿子和孙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永青阁毛笔的制作技艺。

“我12岁跟着父亲学会做毛笔,但是做了10来年就不想做了,跑去搞建筑行业。”汪福俊告诉记者,听说他不做毛笔了,还有顾客跑来向他感慨,不停地说可惜,“后来在外干了10多年,我还是回来跟父亲一起做笔,让祖先的手艺传下去。”

传统逝去

笔尖上的“非遗”“还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吧”

虽然有了儿子跟自己一起做毛笔,但汪延兴坦言,年轻的孙子始终不愿意干这行,他现在做着与电脑相关的工作,“等我们俩都干不动了,估计以后就没人做了!”

汪延兴告诉记者,做手工毛笔辛苦且利润低,他们父子俩如今每天也就能做20来支,普通的只能卖到五六元一支,好一些的也只能卖几十元。正因为效率低、利润低,所以曾经制笔卖笔的老同行们离去后,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接手。“我记得以前乐山城区的叮咚街、府街一带,就有好几家做毛笔的,除了我们永青阁之外还有青云阁等等,但现在就只剩下我们一家了。”

制笔卖笔的店铺渐渐消失,接着,连做毛笔的工具也没地方买了。“做毛笔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牛骨梳,以前紫云街有专门的店在卖牛骨梳,后来做不下去也关门了。”汪延兴如今使用的牛骨梳,还是专程托人找来合适的牛骨头,自己亲手做的。

虽已82岁高龄,但汪延兴每天仍会坚持做毛笔,有时候一认真就忘了时间,对此大女儿汪玉枝很是心疼:“年初的时候,父亲因为癌症做了手术,回家后我们都让他静养,但是他的手就是闲不住。”

“来买毛笔的都是老客户,有的用了几十年都用惯了,反正我闲着也没事干嘛。”汪延兴说,虽然不知道祖传的毛笔手艺能坚持多久,但只要他还做得动,那就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吧。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