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刘海宾:返乡创业做农活 新型农场前景阔

http://www.scol.com.cn  (2017-04-26 09:56:3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若辰  

四川在线乐山讯(叶海燕) 4月,谷雨已至,春雨浸润着万物,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的田野笼罩在一片朦胧的烟雨间。48岁的农场主刘海宾站在“海滨农场”育苗大棚里,看着青翠的秧苗,思考着家庭农场未来的发展道路……

刘海宾在“海滨农场”育苗大棚里

种地一年不如务工三月?

做农业也能赚大钱

刘海宾是夹江县青州乡人,1989年,19的他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一直与土地打交道,但与他人不同的是,承包土地,搞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一直是他的梦想。上世纪90年代,刘海兵在村里“试水”,承包了十几亩地种水稻,可惜只种了两年就放弃了。梦想被暂时搁浅,刘海兵走出乡村,在成都开过农资公司,在夹江当过水泥制品厂厂长。

2011年,刘海宾去日本学习、考察农业,看到日本农场规模化、精细化程度之高,深深体会到国内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种地一年不如务工三月”,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带来的低收益,使得青州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再种地,纷纷外出务工。“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土地撂荒严重,我想这对我而言是一次机遇。”2012年,刘海宾重拾心底的梦想,决定回到家乡做农业。

2012年,刘海宾带着自己的积蓄和在银行的抵押贷款,挨家挨户地签合同,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800亩土地,成立了夹江县“佰农源”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始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2013年,刘海兵在中央一号文件的鼓舞下,注册成立了夹江县“海滨农场”,成为乐山市

第一家家庭农场,流转的土地也扩大到了3350亩。农场的经营也让他尝到了甜头,2016年,“海滨农场”粮食总产量500万斤,总收入750万,纯利润达50余万元。

机械化耕作 立体种植

种地也能“高大上”

收割机、插秧机、喷雾器、抽粮机、播种机……家庭农场的各种农业机械设备一应俱全,机械化取得的高效率,刘海宾体会颇深,“按传统种植模式,从育秧到栽插再到收割,一亩水稻需要10个人工;在海滨农场,通过全程机械化耕作,一亩水稻只要2个人工。”这些设备是采用带机入股的方式购置,不仅满足了农场的生产需求,还利用农作物成熟季节的时节差,到绵阳等地跨区作业,实现农机利用最大化。

抓产量的同时,还得抓质量,“海滨农场”实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栽培标准、生态种植绿色防控。推行水稻、小麦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粮食高产稳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场机械化已经实现,如今,提高农场收益是关键,刘海宾想出了好点子——发展立体农业。“水稻3月播种,8月收割,利用土地6个月的闲置期,种植能带来高收益的经济作物——泽泻;在农田实行种、养结合,田间种水稻的同时,还能养鱼、养虾,收益提高了,稻米、鱼虾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下一步,刘海宾将积极推动农场由产业化、机械化向智能化、物联网应用、智慧农业快速发展;把“海滨农场”打造成具有田园农耕文化特色,集休闲观光、旅游体验、度假疗养的复合型农场,将农耕文化和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相融,促进农场多元化发展。

“在春耕秋收的时节,村里外出务工的农民还得回来种地,费时费力收益低,将土地流转后,每年每亩地能有900元的固定收入,也把农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自 “海滨农场”成立至今,共流转土地3300亩,涉及9个村,1500余户农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将20000余名劳动力从传农业转移到其他产业。刘海宾的返乡创业,让当地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产业得到提升,推动乐山形成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化农民,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返乡创业,重拾“农活”。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