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乐山地名故事多 你知道吗?

www.scol.com.cn  (2017-12-01 10:17:07)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张波  

11月28日,四川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在乐山开班,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认真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真正使地名文化建设接地气、聚人气、见实效。

审定地名挖掘地名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市民政部门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深入挖掘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将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融入全市文化建设之中。如“萧公嘴”,一直以来被部分资料和群众称为“肖公嘴”。据明万历《嘉定州志》记载:“萧公庙,会江门内,永乐十二年建。”据考证,“萧公”是古代民间源自鬼神崇拜创造出的江水之神,古嘉州百姓选择在三江汇合处修建“萧公庙”,祈福风平浪静,保障江河行船平安。

我市还十分注重对有历史文化内涵,在当地影响较大、传播较广的地名进行实地调查,发掘地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如“乐山市市中区赛公桥”的来历,一说因此桥建在赛公河上而得名,另说公公和儿媳比赛修桥,儿媳修得更快更好,故名赛公桥。民政部门结合各类文献资料和走访当地群众,发现第二种说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丰富的故事内涵,而且乐山没有赛公河这样的河流名称的历史记载,因此采用第二种说法表述赛公桥的来历更加准确、接地气。

又如现在乐山中心城区的箱箱街,过去叫察院街,因为察署衙门在此,后来很多铜铺入驻,又称打铜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有大量的纸箱、纸盒要做,当时整条街都晾晒着纸箱,老百姓又称其“箱箱街”。通过普查完善资料,更加完整地反映了此街的历史脉络。

锐意创新加大地名文化保护力度

地名文化保护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呵护。我市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使用存续时间较长、具有较大文化价值和重要影响的历史地名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要求,通过组织地名专家论证、民间走访等形式,逐步摸清辖区内老地名的“前世今生”,让历史地名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乐山历史上曾置龙游县,如今有“龙游路”;乐山古称嘉定、嘉州,如今有“嘉州大道”和“嘉定路”;唐代曾任嘉州刺史的薛能诗咏“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时香”,嘉州古城一度称为香城,明朝时被誉为“海棠香国”,故“海棠路”的命名和“海棠花”作为市花,也是对乐山地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16年,我市召开了乐山市中心城区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会,专题清理“大、洋、怪、重”的不规范地名。目前全市共清理不规范街路巷牌45个,如“马铺儿街”错设为“马甫儿街”;不规范村(社区)挂牌21个,如“徐家土扁”错设为“徐家扁”;标准名称不规范的地名341个,如一地多名的“新广场”“新世纪广场”最终命名为“乐山广场”,“马铺儿转盘”“长药转盘”“盘龙转盘”“蟠龙转盘”最终命名为“马铺儿转盘”。(记者 张波)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