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冷暖

2024-03-05 09:36:4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乐山讯 (牛萍)  3月1日上午10点50分,距离乐山市石雁儿市民社区食堂开餐还有10分钟,店内却已十分热闹。不少老人汇聚在食堂内等待打饭、打包。橱窗内,土豆烧排骨、小炒肉、木耳炒肉、土豆丝、豆花……菜品玲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

为解决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乐山兴办起社区食堂,已有9个区县试点推行老年助餐服务,月均就餐达8.36万人次,过半是老年人。此外,还有一些年轻人、附近社区居民也逐渐成为社区食堂忠实的消费者。不断走红的社区食堂如何算好“经济账”,做到公益与效益兼顾?

青果山市民社区食堂丰富的菜品。

暖服务 小食堂里有大民生

“这里的菜干净、卫生,价格也实惠,10块钱就能吃饱。”家住北门桥附近的李爷爷,是青果山市民社区食堂的常客。

青果山市民社区食堂于2023年3月正式营业。为了方便老人,店内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菜品价格从2元到12元,政府每月也根据就餐人数给予适当补贴。在该店门口的价格牌上,明确张贴了老年助餐优惠政策:60—80岁老人,每餐超过10元补助2元;超过80岁以上老人,每餐超过10元补助3元;低保户、特困户、政府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每餐优惠4元。

“菜品会根据老人的偏好进行适当调整。”青果山社区食堂负责人李平介绍,食堂每天约有40个菜品,人均消费大概在7元到10元之间,日均接待400余人次。

青果山市民社区食堂。

实惠的社区食堂,悄然走红。食客从老龄扩至全龄。

“我下班后经常来这吃饭,方便又省事,味道也不错。”在翡翠市民社区食堂附近上班的陈丽表示,社区食堂的氛围感很好,服务员非常热情。

此外,一些社区食堂还跳出单一的用餐功能,与其他服务体验相结合,逐步探索“社区餐厅+”的创新模式。

犍为县九井镇回龙村“打平伙”食堂从简单的吃饭延伸到娱乐、聚会。老人们聚到食堂,聊天做饭,饭后打牌、唱歌、健身,更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除了本村,邻村老人也会结伴而来。”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廖小敏说,回龙村还组建了“夕阳红活动队”,每天在食堂组织文艺节目表演,逢年过节还举办“包粽子”“打糍粑”“集体生日”等庆祝活动,让村内450余名老人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犍为县九井镇回龙村“打平伙”食堂。

冷思考 效益与公益如何兼顾

社区食堂虽有补贴,却是市场运营主体。除了维持公益属性,要长久发展,关键在于经营过程中是否能盈利。

“目前是每月收支基本持平或者微利。”李平介绍,除了青果山市民社区食堂,她还管理着5家社区食堂,由于社区食堂的惠民属性,饭菜利润有限,加之前期装修、房租等投入比较高,6家社区食堂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但是长远来看还是有利可图。”李平认为,把控质量,做好口碑,是做好社区食堂的核心。她管理的食堂从环境到菜品,每天都是干干净净的。食材需每天采购,每天菜品都有变化,目的是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一盘土豆丝卖2元,我们这里的菜品普遍比外面餐馆便宜。”李平采用的是薄利多销的策略。除了提供堂食,她还通过团餐等方式扩大客流。

川观新闻了解到,除了完全依靠市场运营,乐山也有小部分的社区食堂是完全公益性的。

位于峨眉山市绥山镇的红华苑社区雨花长者食堂,就是公益性社区食堂。每天中午,这里主要面向高龄、特殊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四菜一汤以及娱乐设施,食堂建设和日常运营所需的费用开支,主要来自公益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服务人员全部为义工或志愿者。

乐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照乐山市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人需求期待,老年助餐服务在供给总量、服务质量、覆盖范围、方便可及程度、持续发展水平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对于纯公益性的社区食堂,乐山市民政局以两种运营模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慈善志愿”模式,动员引导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通过捐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公益助餐服务;“邻里互助”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开设“打平伙”食堂,通过互助自助、自给自足保障食堂正常运转。对于依靠市场运营的社区食堂,乐山市民政局根据老年就餐人数给予适当补贴。

上述负责人表示,社区小食堂里承载着民生大文章,既需要政府部门和各方支援,也要通过市场化方式更科学高效地运营,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才能让社区食堂运营既有质量又有效率,实现长期经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