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州年味浓②|一个乐山家庭的年货记忆:从“一站式购物”到“持久战”

2024-02-06 19:53:2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曾小清

四川在线乐山讯 (汪菲)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杨斯琴每听一次卓依婷的《恭喜恭喜》,她都会想起八岁那年。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个小年儿,爸妈带她来到了时下乐山最火爆的购物中心——长江市场。

图源:乐山文旅

在杨斯琴的印象里,买年货是件火急火燎的事儿。小时候,年货的主要来源是赶集。母亲总是会念叨:“必须得起早去赶集,要不然落后了,就买不齐过年吃喝的东西了。”

1997年长江市场开市,两千多平方米的市场,商品琳琅满目,使“一站式购物”成为可能。在那个没有淘宝、没有饰品店、没有各类专柜的年代,长江市场一开市就取代了各种菜市场和小型杂货铺。妹儿要买新衣服、哥子要一套实惠的西装、爷爷的钟表不转、结婚要置办床上用品……都要去长江市场。

长江市场一角

一到长江市场,各种琳琅满目的稀奇玩意儿迷了杨斯琴的眼,她在卓依婷的歌声中蹦蹦跳跳地出入各家店铺,但最具诱惑的还是各种款式的红衣服,在妈妈的陪同下她试了一件又一件,直到爸爸双手拎着刚刚采购的春联、灯笼和瓜子、花生、糖“过年三件套”等年货来催促时,她还因为没有选好过年的新衣服急得快哭了。从那以后,每次过年,家人都会提到她初到长江市场时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回到家翻起刚买的年货时,一个闪着亮光的金币引起了杨斯琴的好奇。爸爸将她抱坐在膝盖上,告诉她“这叫巧克力,是‘外国货’”,小心翼翼打开金色外皮,将一块褐色的糖果喂进她嘴里。在她记忆中的年代,这些甜甜的“金币”成了自己的“社交货币”。那年春节,她俨然成为了邻居中最受欢迎的孩子。

长江市场一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从上世纪90年代起,各类新奇的产品涌入国内。不只是巧克力,丹麦曲奇、瑞士糖等一系列洋味年货,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乐山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作为“乐山土著”杨斯琴无意中见证了中国人的“年货”变迁。

第一次吃巧克力的经历像是对日常生活的“越轨”,杨斯琴心中最熟悉的春节滋味,还得是那桌年夜饭。那时,家里的年夜饭都由奶奶操办,在那个物流尚不发达的年代,乐山人的年夜饭全是本地取材、亲自制作,酥肉圆子,扣碗,甜皮鸭,咸烧白,掌勺人的每一道菜都带着乐山烙印。

时间一晃而过,采买年货、筹备年夜饭的接力棒交到了已经结婚生子的杨斯琴手上。由于很难抽出大块的时间专门用于采买,备年货也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时不时为家人添一些更有品质的年货成了杨斯琴的念想。所以,一进入腊月,她就开始在线上准备年货。和年幼时相比,采买更便捷省心了。有时候坐电梯的工夫,她就已经下好了单,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就这样陆续抵达她的家中。

向嘉毅买到心仪的玩具,很开心

今年的春节晚了一些,杨斯琴家的年货早已备妥。茶几上,增加了智利车厘子、美国开心果,不同食材也出现在她的厨房里,在除夕当天,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产品将会和小时候的味道一起组成一桌丰盛的宴席。

尽管如此,除夕前的一个周末,杨斯琴还是和刚结束家装工作的老公带着一家人来到长江市场寻觅过去的记忆。和她儿时一样,刚买到一个粉红色龙形灯笼的大儿子向嘉毅仍兴奋地嚷着:“妈妈,快点扫码付钱,还有其他龙龙等着我去买呢。”多年后,也许向嘉毅这次的表现也会成为家人们调侃的素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