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探寻峨边大堡古镇的旧时光

www.scol.com.cn  (2018-06-06 09:22:02)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  

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的大堡古镇,对于小凉山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所在。古镇依山林绕,街巷起伏,地势险要,栉风沐雨,古朴沧桑。清代李尧述《峨边古八景》中“冷碛南屏”之景说道:扼要咽喉寸倌间,始识川南第一关;衔枚夜度三千兵,竞敲铜鼓喝刀环。

1977年,大堡古镇火花村出土了石锛。表明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繁衍生息。

春意盎然的大堡镇

古镇背影

春秋时期,峨边先民属“西南夷”地之列。战国时期,古镇居民由土著人和外来移民共同组成。汉元鼎六年,古镇隶属越西郡灵关道。在历史长河中,大堡古镇设抚夷厅,史称平夷堡或太平堡。

民居庭院石门

大堡治地,彝汉杂居。地处官料河、长滩河谷,北临大渡河谷。东北连毛坪镇,西南接黑竹沟镇,东交马边彝族自治县,南邻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西北靠金口河区。

古镇形似寿龟形状,百姓俗称“乌龟穴”。旧时,城设东门、南门、北门,不置西门。古镇衙门,位于镇中心位置。衙门分为三级阶梯,觐见者需行九叩三拜之礼方得始入衙门内。治所有大堂、二堂,外为大门、仪门,宴息之所为内室、群室,吏攒办事之所为科房。在各个朝代,对大堡治所都十分重视,在衙署建制完善同时要满足当时各种办公、居住等需要。大堂、二堂等作为主建筑位于中轴线上,此外,衙署内还有架阁库用来保存文牍、档案。

古时大堡,有旧牌楼、马车、马帮、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等铺子,家家古香古色。灵芝、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连、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人和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落霞铺彩之时,禹禹独行的过客,缓缓而归的马帮,一爿小店,沽一壶酒,古镇就是一处驿站,让漂泊者如同还乡,心生安宁。

大堡古城墙

要塞残垣

清乾隆四十年,重新修筑大堡城,始筑石城,城周0.5公里,东与北各设1门。道光十五年,增设南门,墙高1.8丈,周360丈,有东、南、北3门,门立楼栅,无壕。后历经战乱和灾害,衙署、教堂、庙宇已无存在,炮台仅有遗迹。1948年,再次对城墙修整。大堡除固有外城墙,还有内城墙,内城墙与外城墙高度一致,只是内城墙矮门较多。1958年,大堡城墙被拆80%,只有少数城墙时隐时现于民居地基、院墙之中。

如今,大堡古镇用古木、石碑配合粘土舂夯而成的院墙,巨大石条砌成的基脚、城墙,依然在风雨中兀立。百年的土屋民居零星尚存,实属难得。

大炮台遗址位于古镇东南方向,距镇1.5公里。四周群山环绕,其西、南两面地势险恶,古代多为偏远蛮荒之地。大炮台用过三代大炮,一种为石炮,二种为木炮,三种为铁炮。古镇古炮台为月牙形,弧长约120米,高约9米;砌石为基,环筑如城堞;面峡谷古盐道口,背负古镇老鹰山。炮台分上下两层,杂木板甄楼,夯土筑墙。上层有临山观察楼口,鸣锣给信,后有指挥台。炮台设有正门和侧门,正面门额刻有“镇夷台”三字。炮台内设有暗道、弹药库、兵房等,已毁。遥想当年发生战事,大炮响彻云霄。

老宅时光

院落繁花

大堡古镇属民族接壤地区,地处西南茶马古道关隘,控扼要害。历代民族之间相互攻战征掠,使古镇成了军事争夺频繁的地区。所以,古镇建筑普遍具有很强的军事防御性质,城池、边墙、古碉楼、关隘、大炮台、烽火台、堡寨和驻兵屯田设施,以及民居建筑,庄堡棋布,栉比鳞次,错综复杂。

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刻印着岁月的皱纹;斑驳的院墙,有硝烟也有繁花;吱呀的木门,推开闪现出历史和传说。

古镇依城门通达而建街,街绕城而走,宽5米,街面青石铺就,黛青瓦房,斑驳墙面,主街建筑高低错落,品字或丁字布局,十分壮观,构成了大堡古镇建筑群的核心。古镇散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

古镇建筑灵活紧凑,院落以抬梁式与穿逗式相结合设计房屋。宅外的砖墙呈猫拱背驼峰形,线型优美简洁。宅内各进既独自成院,又能通过廊道与其余各进相通。窗牗梅鸟,形式繁多,雕镂精美。昔日大堡街道上,商贾云集,熙熙攘攘,店铺酒楼辉映,真佐证了“平夷酒帘邀我醉,接官笙鼓迎我归”的美句。

大堡古镇历史悠久,蕴涵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感,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人们研究彝汉建筑、历史、人口、风俗、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

沧桑的背影,残留的城垣,院落的繁花,牵引着你的步履去探寻,去追问。在一段段古老的记忆中,古镇守着一片老旧的时光,遥望着远方。(巴矛 房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