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兵书记”叶德松 脱贫路上不负重托

www.scol.com.cn  (2017-11-23 11:41:38)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黄曦  

叶德松,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峨星村“第一书记”。“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是叶德松两年前到村开展帮扶工作时许下的承诺。

峨星村位于峨边县城的后山上,距县城12公里,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是小凉山彝区的极度贫困村。全村340多户1300余名彝汉群众中,目前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49人。

2015年2月,从对口帮扶单位乐山军分区派下来的叶德松,接过峨星村前任“第一书记”的“钢枪”,赴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叶德松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也对即将开始的新工作充满了期待和迷茫,“老百姓会认可我这个‘兵书记’吗?我该如何带领老百姓摘掉贫困的帽子?”

为了给自己加油鼓劲,叶德松专门将手机铃声设置为《呼儿嘿哟》,并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上任”伊始,叶德松就深刻意识到,脱贫摘帽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在他的学习笔记本上有这样一句话: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

自从驻村帮扶以来,叶德松坚持从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注重发挥基层党建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扬民主,按时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经过集体研究,村“两委”班子成员树立了要对贫困户的底数清、要让老百姓的头脑和腰包都“富”起来的“一清两富”理念。之后,在村“两委”、党员和致富能人的带领下,全村有序推动了社会养老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安全生产、低保、危房改造等各项民生工作,为峨星村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帮扶

峨星村的路蜿蜒曲折,一到下雨天更加泥泞湿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当地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叶德松和村“两委”一道,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全面硬化了通村通户公路,乐山军分区还拿出8万余元作为道路维护专项经费,对峨星村道路进行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从2015年2月叶德松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他就和村“两委”、包村干部、农技员等10多名工作队员一起,进行科学统筹,合理安排进村入户工作,详细了解和掌握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和需求,对全村贫困人口进行再识别、再建档,并完成信息系统录入。

耀眼的军装、矫健的军姿时常穿梭在峨星村的田间地头、支部会上。叶德松已记不清自己穿烂了多少双袜子,穿破了几双鞋,他只知道建档立卡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将工作做得再仔细一点,再深入一点。扎实的建档立卡工作为实施精准脱贫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底数摸清了,就要因地制宜制定脱贫实施方案,选择切实可行的帮扶项目。叶德松说,2015年以来,他们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任务目标,明确项目对接责任人,落实责任和帮扶措施。乐山军分区团以上干部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了帮扶全覆盖。之后,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在专家的指导下,峨星村大胆引进核桃、药材和八月笋等种植项目,迈出脱贫摘帽的第一步。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法宝。同样是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叶德松更能体会知识对于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重要性。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叶德松除了自己慷慨解囊外,还先后三次协调、争取军分区官兵捐款捐物,所得近8万元善款全部用于为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和改善生活。峨星村再也没有孩子因为贫困而辍学。

“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对群众的庄严承诺。叶德松的转业命令早在今年五月份就到了,组织也已经和他谈过话,但他至今仍然战斗在扶贫第一线。“我是共产党员,是一名军人,更是老百姓信任的‘兵书记’,我的肩上有组织的重托,我的怀里还揣着百姓的期望,我没有理由不战斗到最后一刻。”叶德松动情地说。(记者 黄曦)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