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黎师傅又来了 兵哥哥的发型“清凉”了

http://www.scol.com.cn  (2017-08-01 10:40:16)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魏玉婷  

今年67岁的黎同云是夹江县漹城镇人。已安享晚年的他,经常背着一个老旧理发工具包,奔走在为部队官兵、敬老院老人、学校师生、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士义务理发的路上。这不,“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他又到部队为官兵义务理发,送去“清凉”。

黎同云(右)与徒弟屈玉芳(左)为人民子弟兵义务理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奔赴多个部队送去特别的“清凉”

“今天我到驻夹江某部队拥军。刚一到,官兵们都向我打招呼:‘黎师傅您又来为我们理发了。’今天,我为战士们理一个‘清凉’的平头,让他们过一个‘清凉’的建军节!为了多理发,我加油干,出了大汗,有位战士还亲自给我擦汗,真是军民一家亲啊!”——2017年7月18日“今天继续行动,我又为消防官兵理发,受到大家欢迎。官兵们平常工作很辛苦,我仅仅做了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7年7月19日“今天我又去为武警官兵义务理发60多人次,赢得了武警官兵的一致好评。”

——2017年7月20日“为了多帮大家理发,今天我带着徒弟屈玉芳义务为部队官兵理发。我们一到,马上就开始理发,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把衣服都打湿完了,一上午就理发60多人次,午饭后又理了10来个,这次活动受到了官兵们的好评。”

——2017年7月21日

“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黎同云的笔记本上又新添了以上内容。7月的天气虽然很热,但挡不住他的拥军行动。这不,2017年7月18日至21日,他主动到部队为官兵义务理发,送去“清凉”。

背着一个工具包一“理”就是32年

心怀感恩,在奉献的道路上一干就是32年。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的回答是:“为了报答党的恩情,为了社会更和谐”。

黎同云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农村,15岁开始学手艺,17岁开始理发,1978年下半年,他在夹江县城开了一家小的理发店。“我的理发店不远处,就是部队的营房,官兵们年纪轻轻就为祖国、人民做贡献,所以他们来我店里理发,我都不收钱。”黎同云说。

在黎同云记忆中,有两件事特别深刻。“有一次,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淹没了村里的良田和部分房屋,是部队官兵及时赶来,奋不顾身地抗洪抢险,才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他说:“还有一次,我们镇上发生火灾,消防官兵及时赶来,冲进火海奋力扑救,扑灭大火,众多民居与我的理发店才得以脱离险境。”

“吃水不忘挖井人!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能安享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普通百姓,我也应尽一点绵薄之力,尽我所能为他们服务。”黎同云表示。

黎同云说,从1985年起,他便坚持每年都去部队为官兵们义务理发。32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夹江所有的部队,每到“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他都会带上理发工具,叫上徒弟,风雨无阻地为官兵义务理发。2015年,黎同云获得了“四川省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

“理发次数多了,部队官兵和我都很熟悉了,他们每次看到我都很亲切地叫我黎师傅。当然,大家对我这个全是补丁的理发工具包更是印象深刻,几十年来,部队官兵走了一批又一批,但我一直背着这个包为大家义务理发。”他表示,生活好了更要艰苦朴素。

2万多个小时义务理发约6万人次

黎同云表示,他一直有三个心愿:一是尊老敬老;二是热爱子弟兵;三是关心下一代。

为了使自己的心愿更好地实现,每年新年伊始,他便将自己的新年计划逐一拟好,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按计划行动,并记录下服务感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年年有感言,活动有记录。

多年来,黎同云不仅坚持为部队官兵、敬老院老人、老干部义务理发,还为残疾人和贫困老人等义务理发。“凡是贫困的人和老弱病残来理发,我都少收钱或不收钱。”黎同云表示,从1985年开始,他便一直坚守着这个原则。

如今,每年定期去敬老院、部队、学校服务已成为黎同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他手拿理发工具,牺牲休息时间2万多个小时,舍去个人收入30多万元。32年如一日,为部队官兵、敬老院老人、学校师生、留守儿童和残疾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义务理发约6万人次。

“人生短暂,但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黎同云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时刻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要多为人民做实在的事,在晚年有限的生命里,他还将继续为人民服务,完成好“三个心愿”,多做实事、做好事,直到自己再也做不动为止。(记者 魏玉婷)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