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胡小兵:传统书法的坚守者

http://www.scol.com.cn  (2015-12-25 08:50:20)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甘国江   

  “书法是传统文化,也是载体,而我只是传统书法的坚守者。”说这话的人叫胡小兵,一位多年来默默“练功”的乐山书法家。

创作中的胡小兵

  从小热爱书法  曾用烂碗当墨盘

  在乐山书画圈子里,胡小兵属于一个“怪人”。

  一直致力于书法创作的他并不是以书法在圈子内闻名,而是以书画收藏、鉴赏引人关注,只有少数交往颇深的人才知道:胡小兵写得一手好字,只不过他一直在默默地“练功”,很少出来“秀一把”罢了。

  “我的字写得‘周吴郑王’的,可能很多人不喜欢,所以就不出去献丑了。”胡小兵经常调侃他那些笔力虬劲的书法作品。

  不过对于懂书法的人来说,胡小兵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却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他数十年的书法修为。

  “我和书法结缘已经好几十年了,比较系统地学习书法也有40多年了。”20日上午,胡小兵和三江都市报记者聊起了他和书法的缘分。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胡小兵在班上开设的写字课上第一次接触到了毛笔,也对书法有了一种模糊的认识。

  在学习了两三年的写字课后,稍稍大一些的胡小兵有些不安分了,自己出钱买了本苏东坡的书法作品《问养生帖》,然后跟着字帖学了起来。

  “由于当时条件不好,我就捡了个烂碗,然后将碗底反过来作为墨盘,写了1年多。”不过由于年龄太小和没有书法基础,那时的胡小兵始终写不像《问养生帖》里面的字。

  “后来我才知道那些字体叫行楷,看似简单,实则对用笔的要求比较高。”1973年,已经读初一的胡小兵正式开始了系统的临帖,并且以临摹楷书帖为主,他花钱买来了欧阳询的《醴泉铭》、柳宗元的《神策军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字帖,开始了书法中漫长的临帖路。

  1984年,胡小兵进入乐山市一所技工学校学财会,学习比较轻松,为胡小兵继续临帖提供了条件。

  “当时寝室里有个书桌,可以练字。”就这样,胡小兵临摹了众多字帖、碑帖,积累了不错的书法功底。

  结识多位名师  开始研究笔墨艺术

  1987年,从技校毕业后的胡小兵遇到了乐山书法家高金富,并一直跟着他学习书法创作和理论。

  “那段时间读了很多书,充实了文化知识,也对书法有了更深和更新的认识。”胡小兵认为,跟着高老师学习的那段时间对他的书法创作是个转折,开始从单纯的临摹碑帖转向了对书法笔墨、线条的研究,同时也奠定了他走传统书法道路的思想。

  1991年,幸运再次照顾了胡小兵。

  他认识了时年79岁的书法家张志成,开始对碑帖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并按照张老师的要求“苛求”自己将碑帖从形似写到神似。在此期间,张老师的悉心指导让他收获颇丰。

  在乐山两大书法名家的教导下,胡小兵的书法开始了“正统”的写法,用他的话说就是,把字一笔一划写规范,然后再去寻求突破和创新。

  也许是机缘巧合,1996年,胡小兵在一次书法活动中认识了坚持走纯学术、纯文化道路,有着深刻传统文化功底的书法家宣海生。

  “宣老师的传统功夫很深,他告诉我书法和其他传统文化异曲同工,需要深厚的文化支撑,才能厚积薄发,并在书体上表现出‘文气’,这种‘文气’就是自己的特色。”胡小兵表示,传统功夫越深的人,书法中所体现出来的“文气”就越有重,作品才能够“去火”。

  “我目前主要写楷书和行书,其中小楷写得更多一些,希望在50岁之前能够将小楷写到一定的高度。”胡小兵认为,写好了小楷,“尽精微处”,更能了解古人的艺术,才能在坚守传统书法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