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彝绣从“自产自用”到产业建设“走向市场”

http://www.scol.com.cn  (2015-12-10 09:14:37)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宋雪  

  11月13至14日,四川马边首届“姆河达斯”文化旅游节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城隆重举行,在位于彩虹桥商业街的非遗文化展示分会场,传统的彝族刺绣展示吸引了不少市民围观。走近看看,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绣娘正手拿针线刺绣,动作一刺一挑、一拉一放、不缓不急。鲜艳的丝线在手中游走,美丽的图案渐渐出现在黑色底布上,精致的作品、整齐的针脚,让现场市民纷纷拍照留念。

  传统的技术、大胆的配色、独特的花纹……一千多年以来,小凉山彝绣不仅是彝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成为了“传承在指尖”的彝文化代表。作为大山深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如何才能走出大山向市场拓展?如何才能为彝族妇女带来更多经济效益?这已成为彝绣传承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自产自用】

  从小跟着家里学刺绣手工绣制一件衣服耗时一月

  从马边县城北门桥桥头左转下楼梯,你会看到一条临河的不知名小街,也就是马边当地人口中“卖彝族服饰”的地方。罗果金枝的彝族服装店,就在这里。

  罗果金枝出生于1964年,原本是马边三河口乡人。“我们从小就跟着家里学彝绣,以前都是自己做来自己家里人穿。”在这条小街找到罗果金枝时,她正在整理刚刚制作好的新衣。三江都市报记者看到,这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店,三面都挂满了精美鲜艳的彝族传统服饰,柜台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已经绣好的绣片。

  “这块长的(绣片)是袖子的图案,我们要先绣好袖子和胸口的图案,做衣服的时候再缝上去。”罗果金枝指着布条状的绣片告诉记者,衣领、袖臂、胸前、下摆……小凉山的刺绣用于彝族传统服饰的方方面面,以鲜艳的红、黄、绿等颜色为主,“绣法有点像十字绣,但样式图案是传统的彝族风格。”

  罗果金枝告诉记者,绣好一只袖子要用一周,而绣好胸前的图案要用近两周,若要一个人做完一件纯手工的彝族服饰,至少要一个月。“以前我们都自己做来自己穿,花时间长点也无所谓,但是要做来卖肯定不能这么慢。”罗果金枝说。

  【市场试水】

  定好图案找村民帮绣彝族服饰从零散走向规模化

  马边县共有21.86万人,其中彝族10.36万人,彝绣产业主要分布在烟峰、荍坝、下溪这三个片区。正如罗果金枝所说,长期以来彝绣都是“自产自用”,单人制作的速度太慢,所以,彝绣市场化程度低、销售范围窄的问题尤为明显。

  上世纪80年代,罗果金枝靠着丈夫买的缝纫机,开始做彝族服饰生意。“刚开始我只是用缝纫机给家里人做衣服,后来亲朋好友看我手艺好,就上门找我帮忙做衣服。”看到了彝族服饰的商机,罗果金枝决定将做好的衣服拿去外面卖。做彝族服饰,彝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一个人忙不过来,罗果金枝便请了村里的妇女帮工。“那时候我丈夫一个月工资不到200元,我卖衣服有时候一个月就能挣2000元,上世纪90年代我的衣服已经卖到峨边去了。”

  罗果金枝告诉记者,几年前她位于建设街的服装店因周围火灾被毁,便在政府统一安排下和周围的店铺一起搬至现在的地方,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马边著名的彝族服饰街。“现在技术好了可以用机器绣,但还是有顾客要买手工绣的衣服。”罗果金枝告诉记者,面对大批量的彝绣需求,服装店会先定好绣片的图样,再联系绣娘来帮绣,从而提高制作效率。

  不止罗果金枝的店如此,彝绣产品要想从零散走向规模化,绣娘尤为重要。

  “马边今年投入了10万元在烟峰镇、民主乡建立刺绣工作室,为妇女群众学习刺绣和生产刺绣产品提供场所,来推动彝绣产业发展。”马边县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绣娘刺绣技能水平,马边今年共开展了彝绣技能培训15期,培训绣娘1010人,还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绣娘赴西昌学习考察。

  【产业建设】

  “家门口”灵活就业马边绣娘实现彝绣产值55.2万元

  培训学习,不仅开阔了绣娘们的视野,更增强了彝族妇女通过刺绣实现自主创业、居家灵活就业的信心。“农村的妇女平时在家,空闲的时候就可以帮绣,增加家里的收入。”罗果金枝告诉记者,服装店“下单”,绣娘“接单”,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

  不仅有了绣娘的培训学习,还要让彝绣产业“朝外走”。

  “今年我们组织了4名绣娘到五通桥‘水墨禅心’刺绣工作室参与刺绣产品制作,还与成都盛世文锦有限公司和乐山市嘉洲绣工艺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为两个公司加工绣片,增加了绣娘们的收入。”马边县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外,马边还成功推荐了2名优秀绣娘成为嘉洲绣有限公司的助教培训师,让马边彝绣走出马边。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马边的彝绣产业建设共带动了1820名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实现产值55.2万元。在第105个国际劳动妇女节“母亲的艺术、彝枝独绣”妇女手工作品展上,马边开设了以“山水彝乡、幸福马边”为主题的展位,展出马边彝绣服装在内的一系列彝族手工工艺品;在四川省第二届旅游博览会上,马边也对彝族特色服饰和刺绣了进行展示,提升马边彝绣知名度,扩大马边彝绣产品对外交易。

  【创新未来】

  嘉州绣“牵手”彝绣将马边彝绣打造为特色品牌

  “一方面是彝绣的保护传承,一方面我们还要创新。”马边县文化馆馆长蒋兴义多年来从事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他告诉记者,马边邀请了乐山的相关公司前来开展刺绣培训,让彝族妇女学到更多的刺绣技术,在发扬少数民族刺绣技艺的基础上,将嘉州绣和彝绣结合进行创新。“此外,我们还把彝绣图案运用到现代服饰中,设计开发特色的T恤、服装等。”

  发挥少数民族优势,夯实彝绣产业核心发展区建设,马边正加大彝绣扶持力度,鼓励彝绣产业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彝绣知名度,增强少数民族文化影响力。下一步,马边将继续整合全县彝族手工刺绣资源,引导成立手工刺绣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手工刺绣行业公司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各类展销会、商品交易会活动,为彝绣产品提供销售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业效益;积极组织优秀彝绣产品在省、市重大活动上展览展示,充分发挥大风顶旅游优势,促进彝绣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