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景城一体:全域旅游的内涵再造

www.scol.com.cn  (2018-03-13 12:15:28)  来源:乐山日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方方  

三江河畔,凌云山下,华灯初上,“夜游三江”如期起航。

不同肤色、各色腔调的游客纷至沓来,在灯火阑珊光影交织中,换一种角度瞻仰别样睡佛,闲庭信步丈量凌云古刹前世今生,举目凝神感受嘉州古城历史与文化精髓。一番静心品景礼佛后,跨桥而过,或悠然自得品尝独具魅力的“乐山味道”,或登高遥望隔江徐徐延展的大佛景致。

一半山水一半城。“夜游三江”的璀璨灯火,点亮了城市和景区,景城交融,古今交汇,是共生,是共荣。月光经济留下了过夜客,让乐山挥手告别“上山不进城、进城不过夜”的“半日游”尴尬。

而在峨眉山麓,这样的成绩亦在延续。旅博天地、大佛禅院、峨眉象城、黄湾小镇、罗目古镇……与熠熠生辉的金顶遥相呼应,山上风光旖旎,山下景色迷人,游客在城与景之间无缝穿梭,“快进慢游”,流连忘返。

从景区、城市“各唱各调”到景城一体,乐山历经多次改革“试水”、摸索积累,交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两个“国字号”改革为引领,以建设四川旅游首选地、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聚合多元力量,创新探索“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推进、一体化互动”之路,从体制机制、“+旅游”、共建共享三方面着力,让乐山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华丽嬗变,让独具乐山特色的景城一体成为全域旅游的内涵再造。

一体化管理景城实现“大合唱”

“景在城中、城在景中”,这是乐山城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也为城市和景区增添了诗情画意。本在同一行政区划内、密不可分的景与城,却因为分别隶属于相对独立的两个同级行政机构,造成了多年来景区与城市的涉旅工作“各唱各调”,沟通、协调不时相互掣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这是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催促”着旅游向优质发展。

作为四川旅游十大重点目的地之一的乐山,拥有一手资源好牌,如何打好旅游高质量发展这个牌局?将旅游业从“支柱产业”提升到“主导产业”,对全域旅游进行内涵再造,响亮提出景城一体发展思路。

如何一体?抓住症结,提纲挈领,乐山景城一体从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入手,实现一体化管理。

——高位推进。市委成立旅游综合改革专项小组,列为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十个专项小组之一。成立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住建、交通、商务等16个部门及11个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研究解决景城一体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夯实景城一体组织保障,实现涉及景城全局的重大问题一体化研究和决策部署。

——规划引领。围绕四川旅游首选地、山水园林宜居城发展定位,坚持规划科学性、“多规合一”,有机结合“一城两新区”“一湖五湿地”“一总部三基地”建设,突出山水特色、生态特色、宜居特色,突显“山脉”“水脉”“文脉”,提高城市规划品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在城市发展中,坚持把城市作为景区来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让旅游融进法定规划,实现景城布局协调、设施配套、功能互补,促进景城深度对接融合。

在规划时注重层次,不是简单将城区、景区“合二为一”,而是规划设置从景区向城区过渡的“缓冲区”,在核心景区外围重要地段,分别设立嘉州旅游度假区、峨眉山旅游度假区,作为景区与城区的缓冲区和共同开发带,统筹旅游配套要素布局和建筑、景观设计,实现“景区观光—‘缓冲区’休闲—城市消费”的自然过渡和无缝连接。

——机制突破。主动理顺“景城一体、山城一体”管理体制,市中区、峨眉山市党政“一把手”分别兼任乐山大佛、峨眉山景区党政“一把手”,对共生相容的城市和景区进行统一管理,为景城一体发展扫清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城市和景区“各说各话”,有效解决资源割裂、管理缺位的问题,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发展、权责匹配”,景城发展实现“大合唱”。

积极改革,加强景区、城区干部融合交流、“互派互挂”;实行“精权强事”,明晰景区相关部门职能;建立统一、科学的景城干部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过去难以协调解决的“一市二元、政出多门”问题,景城“两区”干部实现一个标尺“打表”、相同步调迈进。

——多元共治。创新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支队+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人民调解和仲裁合作机制”的“1+3+N”联合执法监管模式,实现旅游市场纠纷高效处置,快速解决涉旅纠纷;开展景区、城区“两区”旅游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配合的联合执法,深度开展旅游环境专项治理、严打严惩旅游市场违法行为,景、城依法治旅实现“多帽合一”“同频共振”。

一体化推进景城融为“一幅画”

今年春节,一部《舌尖上的中国3》刺激“吃货”味蕾,麻辣烫、凉糕等乐山美食再次刷爆朋友圈,吸引食客纷至沓来,享受独特的“吃在四川,味在乐山”寻味之旅。游山游水游城,逛庙会、品美食、看表演,乐山旅游精彩不断。

吃、住、行、游、购、娱,涵盖旅游各环节,是旅游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商、养、学、闲、情、奇,供给侧着力,是旅游高质量提升至关重要的发展要素。以旅游为主导的乐山,在两个“国字号”改革中,从全域着眼,探索以旅游项目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一体化推进景城“六要素”配套产品,全面践行“+旅游”,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强服务,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消费空间,推动旅游产业聚集发展,做好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三篇文章”,努力建设核心品牌突出、配套设施完善、环境舒适宁静、服务品质一流的游客来川旅游首选地,让景城融为“一幅画”。

——深挖乐山饮食文化,着力形成大众、品质、精品多元消费,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开展“十大美食、百道美味”嘉州特色美食评选,制作美食画册、美食地图、美食视频,讲好美食故事,打造“乐山、乐水、乐味道”旅游品牌,让跷脚牛肉、西坝豆腐等乐山美食成为乐山旅游美好印记;在城市、旅游集散地、景区周边,建设提升张公桥、嘉兴路、王浩儿渔港等特色美食街区,培育壮大旅游餐饮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推进餐饮业聚集发展,让游客入城入景都能享受到原汁原味、色香味俱全的“乐山味道”。

——推进旅游住宿“百花齐放”。乐山大佛脚下的禅驿·嘉定院子,提供雅致禅修体验;嘉州古城的连锁酒店,承继城市的热闹又不失宁静与安逸……一大批主题酒店、国际连锁酒店、乡村酒店、精品民宿“落地生根”、提档升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露营地、帐篷酒店等自驾游配套住宿业态建设提上日程,景城住宿体系不断完善。

——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成绵乐客运专线和西成高铁相继开通,乐山接入全国旅游“快速通道”。成乐高速乐山旅游门户区(天福)成功创建4A级景区,让游客一“入境”乐山就能及时掌握全面便捷的吃住行游购娱信息,实现旅游与交通的完美融合。“交通三年攻坚”,逐步畅通景区内循环,逐步打通景城、城市、城乡之间区域循环。

——推进景城旅游由点到面、带发展。嘉州绿心公园、嘉州长卷、峨秀湖国际度假区等项目建成,“夜游三江”项目“无中生有”,老霄顶古建筑修缮完工开放,观佛楼体验高科技旅游,昔日城市边缘乐山大佛景区南大门变成漂亮景点,乌木博物苑为旅游添入“文化味”,农夫山泉生产基地等工业旅游示范点异军突起,沐川桃源山居将景城紧密连接,犍为罗城古镇跻身景区“国家队”……乐山旅游景中有城、城中有景,全市形成20多条乡村旅游线路、1000多家乡村旅游接待点,旅游由核心景区“两点”向全域覆盖,逐步实现游山礼佛养生休闲一体化。推动“强强合作”,与中青旅、灵山文旅联袂打造乐山大佛、峨眉山扩容项目,用国际视野提档升级旅游产品。

——鼓励旅游商品开发,补齐短板。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十大旅游商品·百种名优特产”评选活动,大批融入时尚创意元素,又紧扣乐山本地特色,同时兼具实用功能的特色旅游商品脱颖而出;引入“大佛印象”等创意设计,加强老字号品牌创新,将创意变成商品,让“老树发新枝”;支持特色旅游商品进驻主要旅游沿线、城市大型商场超市和在线销售,让旅游商品“触手可及”;全力推进“后备箱工程”,让高品质的“乐山造”随着游客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引导娱乐体验新业态。本土原创大型舞台情景剧《海棠花开》震撼上演,原生态山水实景剧《乌蒙沐歌》全新改版升级,“乐山味”演艺剧目《圣象峨眉》引人入胜,王潮歌“只有峨眉山”实景演出项目紧密筹备;韵动中国·2017乐山国际马拉松赛在景色怡人的乐山城鸣枪开跑,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乐山赛段)让世界看到乐山之美,全国山地户外障碍挑战赛揭开彝区峨边神秘面纱,“借山借水借城”的娱乐体验新业态,让乐山景城之旅独具韵味。

一体化互动景城推动“共建享”

乐山大佛景区,新改造完成的景观旅游厕所,一厕一主题,人性化的设计、完善的配套,让原本功能需求单一的厕所兼备了休息站、综合服务站等功能,获得游客点赞。而在乐山中心城区主干道,按3A级旅游公厕改造的大曲口公厕,不仅设施更完善,汉唐文化风格的“高颜值”、长达10多米的川西民居微缩版建筑模型、讲述古嘉州码头故事的文化墙,让公厕成为游客、市民镜头中争相留存的美景。

景区与城市共生,城市与景区紧贴,是乐山旅游的鲜明特点。在推进景城一体中,乐山因地制宜,部门合力,探索景城一体化互动,城市与景区共建,旅游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有效融合游客对旅游的美好舒适要求和市民对日常生活的便捷实用需求,努力让游客更满意、居民得实惠、企业有发展、百业添效益,形成旅游业共建共享新格局。

——厕所革命,“一张图”全覆盖景城。去年以来,一场浩浩荡荡的“厕所革命”从乐山景区延伸到全市,全市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厕所、城乡公共厕所、交通厕所、农村厕所、景区景点厕所全面纳入新(改)建“一张图”。乐山把“厕所革命”作为重大民生工程,采取“建、改、扩、精、养、管”六字方针,统筹优化布点,明确修建和管理标准,坚持就地取材,实用美观,不奢华铺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亿余元,完成新(改)建厕所300座,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厕所建管养机制,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厕所建设先进市。未来3年,乐山新(改)建厕所将不少于1000座。在成乐高速乐山旅游门户区(天福)探索开展“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新模式;主动探索设立旅游厕所管理“公益岗位”,规划引入专业公司对厕所进行品牌化、规模化管理,全力建立健全厕所建管养长效机制。

——公交旅游专线,“一条线”串联景城。下了高铁去景区,看了大佛逛峨眉,乐山开通的3条旅游专线,让游客、市民坐着仿古“铛铛车”“穿越”去旅游,往返景区更方便。同时,全市各地城区与景区景点间都有多路普通公交通行,让游在景区、玩在城区更便捷。

——城乡环境整治,“一盘棋”打造景城。全市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和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力推进“一湖五湿地”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城市绿心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打响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防治“四大战役”,“一盘棋”打造城市和景区环境,用干净整治的市容市貌、优质规范的旅游秩序、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恭迎八方来客。

——智慧城市建设,“一张网”便捷景城。建立乐山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健全“一中心、两平台、一手机客户端”智慧旅游综合监管平台,提高资源共享、动态分析和信息引导能力;拓展深化公共区域免费wifi全覆盖,优化布局景城ATM机,完善“诚信乐山”和“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建设,打造景城旅游优质软环境。(记者 方方)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