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女孩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毕业设计 让本土文化“活”起来

2022-08-17 09:23:51来源:三江都市报编辑:曾小清

4年前的升学季,乐山外国语学校高2018届学生黎昊洋,如愿以偿地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习。4年后的毕业季,她将家乡彝族民俗文化融入毕业设计,作品《彝山之灵》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2毕业设计展览上(线上展)惊艳亮相,并被清华美院评选为优秀毕业设计。

黎昊洋

这是一组怎样的作品呢?“毕摩神”“甘莫阿妞灵”……18个个性化的“彝族神灵”新形象,融合凉山彝族传统装饰艺术的造型、纹样、服饰、彝文字等元素,将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共性、民族与世界相结合,展现彝族美的化身,传达凉山彝族独特的文化精神。

大量调研做足功课力求毕业设计“内外兼备”

爸爸是彝族,妈妈是汉族,黎昊洋因此对彝族文化有一定了解。“在创作之初,每天花大量时间查阅相关文献、狂刷纪录片,购买彝族工艺制品,随时循环播放彝语歌谣,时时沉浸在彝族文化氛围里。”黎昊洋坦言,为了进一步了解彝族文化,她花费了大量时间调研,做足了功课。

甘莫阿妞灵

毕业设计开题后,黎昊洋的指导老师告诉她,少数民族文化想要被大众快速识别与了解,纹样的辨识度高,是最便捷也是最能直接体现特色的方式。黎昊洋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装饰纹样的确独具民族特色,但它只是民族文化的外化形式之一。“落实到民族设计,最不能忽略的是‘精神文明’,我希望我的设计能‘内外兼备’。”黎昊洋说。

苏尼灵

由此,黎昊洋把凉山彝族作为创作对象。“凉山彝族崇尚万物有灵,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如同先祖神一样,护佑着彝族人的一生。”经一番思考,黎昊洋选择以“神”和“灵”为创作模本,取名《彝山之灵》。

加强学习深耕设计希望为家乡文化传承发展出力

手握弓箭的“支格阿鲁神”、彝族三色文化化身的“赤之神”与“黄之神”、掌握羊皮鼓的“苏尼灵”……《彝山之灵》18个“神灵”形象色彩鲜明,独具彝族民俗文化特色,令人眼前一亮。

支格阿鲁神

历时大半年,黎昊洋圆满完成毕业设计。为了丰富作品的呈现方式,她专门为作品剪辑了一条近3分种的视频。最终,《彝山之灵》被评选为优秀毕业设计。

目前,黎昊洋被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保研。“我希望能在自己的专业上继续深造,进一步完善学科思维和实战能力,挖掘更多的可能性。”黎昊洋说,今后她打算往设计行业发展,家乡将成为她一生的创作灵感库,她希望能利用自身专业能力,为家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张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