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追踪】乐山南宋始建红砂石城墙 可否重现“红石城”

http://www.scol.com.cn  (2017-01-19 12:09:51)  来源:三江都市报  
编辑:刘若辰记者 潘媛媛 宋雪  

嘉州古城墙上的树木被清理一事,勾起了乐山市民、网友对于乐山老城的回忆,也让大家重新将视线聚集到古城墙的保护上来。由红砂石砌成的城墙,伴随嘉州古城走过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那么,曾经的古城墙是什么样?对于嘉州古城墙的保护,乐山未来又有哪些方向?记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走访。

1986年4月的铁牛门 张致忠 摄

2017年1月的铁牛门爬满植物

【今昔对比】

始于南宋的“红石城”如今植物遍布难见城墙风貌

根据原乐山市文化局主编的《乐山文物揽胜》记载,自南宋时起,由红砂石砌筑的城墙,开始逐渐将嘉州古城围作“红石城”。“我查看古城墙上的树时,找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照片,照片上能看到肖公嘴到育贤门的红色城墙,只有铁牛门(丽正门)旁有一些绿色植物。”乐山师范学院植物学教授罗利群说。

铁牛门、育贤门、肖公嘴……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3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嘉州古城墙。跟随着老照片的记载,记者来到了嘉州古城墙脚下。

穿过铁牛门,记者沿大渡河岸边慢慢前行,查看现在的古城墙。铁牛门处,绿色植物爬满城墙,将门洞遮挡,走到育贤门时,门洞上方的几棵树已经砍了,遮蔽多年的门楣显露出来,但由于风化严重,已看不清上面的字体。记者回望走过的路,百米长的城墙,除了城墙垛子能露头“呼吸”,整面墙体都被树木、杂草和藤蔓植物密密实实地遮盖起来,难以见到城墙的真容。几棵树的根茎从缝隙深深插进墙体里,城墙缝隙处呈现风化状态、露出孔洞,记者尝试拔了一下,插入墙体的树根纹丝不动。

“以前的城墙上很少有树木,这些树木大多是最近几十年生长起来的。”罗利群现场查看后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起,乐山先后对滨河路一带进行整修,在嘉州古城墙上新修起了仿古的城墙,“现在大家看到的树木,很多就是从古城墙和仿古城墙之间的缝隙里长出来的,所以长在了城墙侧面。”

成片的树木和植物,为乐山市民增添了夏日乘凉的好去处,为嘉州古城墙带来了一抹绿色,但也遮挡住了城墙的原貌,给城墙保护和市民安全带来了隐患。

【未来规划】

制定规划保护城墙建议科学修复保留古城特色

昨日的城墙,伴随嘉州古城走过数百年风雨,今日的城墙,承载着嘉州百姓的乡愁与回忆。关于城墙与树的讨论并未停下,而乐山市民、网友最为关心的,还是接下来该怎么做。乐山资深媒体人邓碧清,就在“城墙上的树何去何从”网络对话中提出:“后续处理应该编制详细的评估报告,涉及到历史文化、市民情感的东西,最好还是慎重一点……”

对此,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古建筑仿古园林景观所顾问总工程师王新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只是将树木砍掉排危,乐山更应该注意的是,对于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墙以后要怎么办。”王新民认为,古城墙若要得到妥善的处理和完整的保护,需要经过大量科学的探勘,像人体接受检查一样进行扫描,了解古城墙内部的树木根系有多深,再科学地取出来并进行填充,“如果根部不处理,对城墙会有影响,留给后代的永远是会垮塌的城墙。”

王新民告诉记者,古城墙的保护是一个全面、庞大却又具体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能看到出现隐患才处理。

乐山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文物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古城墙的保护,乐山一直都有规划和行动,市住建部门委托同济大学编制的《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就明确提出要保护好乐山城市百态,保护“双城”格局特色。“规划里面提到,要对古城墙加强保护和修缮,通过技术手段增强石块的抗风化能力,对风化严重的石块进行替换。同时为凸显历史城区形态,还将在桂花楼和龙神祠的城墙外侧增加开放空间,将城墙展示出来。”该负责人说。

【他山之石】

保护古建城墙国外怎么做?

耶路撒冷古城墙:移除树木,启用三维扫描修复

2007年4月,以色列政府正式通过了为期5年的耶路撒冷古城墙修复计划,用三维扫描绘制了城墙的数字空间结构图,以准确了解城墙概况并设置修复方案。为了保护城墙,以色列文物管理部门对城墙周边的地理环境、动植物状况、生产经营状况做了详尽调查,保留了古城墙上的鸟窝,但对影响城墙的植被一律进行清理,其中包括长在石缝中的数百棵扁桃树。同时,还对松动、破损的砖石进行相应加固,并对连接处重新进行了粘合。

哈德良长城:立法保护,5年制定一次管理规划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的哈德良长城位于英国不列颠岛,上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制定了《古迹与考古地区法》,并于1928年把哈德良长城置于该法律保护之下,每5年制定一份管理规划进行保护。2013年8月,英国展开关于哈德良长城的修复工作,耗资50万英镑、耗时两个多月。整个修复过程几乎没有采用现代化技术,全部由工人们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手工完成,将同时期的石头用于加固脆弱的部分。

吴哥遗址:多国抢修,共生景观带来威胁

作为柬埔寨古代文明的瑰宝,吴哥遗址长年面临风雨侵蚀、战乱破坏和植物威胁,许多古迹已变为废墟。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世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签订《保护吴哥遗址的东京宣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专家参与到遗址抢修中,采取“原物重建法”等进行重建和修复,取得一定成果。但由于大量热带植物发达根系的入侵,多处建筑已遭到严重挤压,文物专家无法改变现状、只能简单修剪,业内担忧树木终将摧毁这座千年古迹。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